紀錄電影 《二十二》 票房破1.26億,此前片方承諾的“捐票房”成為關注話題,今天下午導演 郭柯 、明星資助人 張歆藝 、 《鬼鄉》 導演 趙正萊 等出席感恩答謝會,郭柯承諾“再高的錢我也會捐”,或引入監管,“這個錢放在哪兒?怎么花?一定會公開透明,而且去合理的幫助老人”。

這樣一部小眾的紀錄片,在上映首日以1.5%的排片率拿下395萬元票房,上座率高達32.1%,甚至超過了當日票房冠軍《戰狼2》16.7%的上座率。截至17日晚8時,《二十二》總票房超過4000萬元,以24.3%的上座率超過同檔期院線電影。
作為一部從找投資到上映經歷了重重困難的紀錄片,《二十二》的票房成績讓人驚喜。導演郭柯表示,影片票房如果能有盈利,將全部捐給上海師范大學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中心。

記錄日常
避揭老人傷疤
2012年起,青年導演郭柯開始關注“慰安婦”受害者。當時他從媒體上得知廣西老人韋紹蘭的故事——老人生于1920年,有一個在“慰安所”懷上的混血兒子,因為身份問題,兒子終身未娶。當時,國內的“慰安婦”幸存者還有32人,郭柯拍攝了一部43分鐘的紀錄短片《三十二》。
2014年,郭柯決定將所有幸存者的故事都搬上銀幕,他知道,這是一部和時間賽跑的影片,如果再不行動,將永遠沒有機會。不斷有老人陸續去世,片名最終也由《三十二》變為了《二十二》。片中記錄了山西、廣西、海南、武漢等地共22名“慰安婦”幸存者,她們的平均年齡超過90歲。開拍過程中,有一位老人去世,葬禮一幕被放在了影片開頭。等到上映時,22個名字里有14個加上了黑框,就在上映前兩天,又有一位老人去世了。
這不是一部販賣苦難的紀錄片,不刻意揭開傷疤,不煽情也不濫情。面對鏡頭,很多老人并不愿意回憶過去,“不想說了,說了心里難受”。導演將鏡頭轉向了老人的日常生活,片子平淡得有些“無聊”,沒有配樂,沒有旁白,沒有用歷史資料,只有簡單的文字鋪墊。郭柯堅持這樣的拍攝原則:“如果她們是我奶奶,我會要求她們回答這些血淋淋的問題嗎?”

郭柯坦言,隨著《二十二》票房的走高甚至破億,“確實措手不及”,之前只是希望能夠回本,“但現在這些錢越來越多,到七位數、八位數,接下來要做一些準備,交到一個合理公開甚至有監管的地方。我深深知道這個片子不是我拍得多么好,是這些老人的感召,讓大家走到影院里看。票房的這些收益,肯定要回到老人身上,接下來請大家給我一點時間,因為確實措手不及,這也對我是一個新的領域,我還要去摸索,但是我會盡快把這個事情給大家交代出來,這個錢放在哪兒?怎么花?一定會公開透明,而且去合理的幫助老人”。郭柯稱:“考驗我的時候才剛剛開始,再高的錢我也會捐。”
談及電影的拍攝難度時,郭柯稱是“跟老人設定的人物關系”,“你把她當作一個被拍對象還是當作一個親人,如果把她當做自己奶奶的話,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問題會有底線,而不是去挖掘她們的痛苦。后來有一位老人,我們在相處很多天后,她其實把心里話跟我們說了,包括當年在據點里發生了什么。但是我們當時關機了,不再拍了,因為那是她的秘密。老人在信任我們以后,我們決定不再拍她,聽她把故事說完。這是我們一直在跟自己斗爭的過程”。
除了話題和情緒發酵,馮小剛等名人的轉發也為《二十二》宣傳帶來幫助。當時明星資助人張歆藝考慮了5天,想好之后用10分鐘給馮小剛寫了一封信,請求他幫忙推薦電影,沒想到這封信變成了一封公開信,當時她看到馮小剛導演的微博,“還挺臊得慌”。她認為,這封信的內容應該是有打動馮導,他才會把內容貼出來。而看到馮導微博的人,無論是業內業外都從這封信里看到了她想說的話,看到那種急迫和一個人特別需要社會幫助的感覺。當被問及日后有沒有意愿嘗試參演《二十二》這樣題材的電影時,張歆藝坦言如果有機會愿意繼續為這個群體發聲。

從最初僅有1.5%的排片,到票房成功破億元,記錄“中國慰安婦幸存者現況”的紀錄片《二十二》昨日逆襲成功,登頂國內紀錄片票房冠軍。
盡管與商業大片相比,紀錄片在排片、票房等方面還有很大差距,但從去年贏得6500萬元票房的《我們誕生在中國》,到今年的《重返·狼群》《地球:神奇的一天》,國產優質紀錄片在口碑豐收的同時,也屢屢創下票房奇跡。或許,紀錄片將迎來一個最好的時代。
《二十二》票房走出逆襲之路
從最初拍攝要靠友情資助、點映靠觀眾眾籌,到今天獲得市場認可,從開拍到上映歷經坎坷的《二十二》著實畫出一條完美的逆襲曲線。截至昨日記者發稿時,紀錄片《二十二》票房已達到1.2億元,超過《我們誕生在中國》6500萬元的票房,成為國內最賣座的紀錄片。
這部破票房紀錄的影片,卻曾經面臨差點“難產”的命運。該片導演郭柯曾面臨著巨大的拍攝資金短缺,距離目標還差100萬元。在走投無路之時,藝人張歆藝[微博]拔刀相助,拿出100萬元資助了導演,讓影片最終得以順利拍攝完成。隨后,影片又遇到后期制作與宣發費用的問題,郭柯選擇在公益平臺上進行眾籌,最終獲得32099人支持,籌得100多萬元,這才讓影片有了走入影院的機會。
《二十二》在上映之初并不被看好,影片類型小眾、題材特殊,當時,《戰狼2》余威猶在,在《殺破狼:貪狼》《破局》等商業片的“夾攻”之下,8月14日上映首日,該片排片量僅有1.5%,只有395萬元票房。
但當天該片上座率卻高達32.1%,甚至超過了單日票房冠軍《戰狼2》。口碑的發酵,也讓次日票房經歷兩連跳,收獲1314萬元,第三天拿下2592萬元。排片量也從最初的1.5%飆升到10.9%。另一方面,不少網友在網上呼吁親友觀看影片,成為本片的“自來水”。馮小剛[微博]、何炅[微博]、吳京[微博]、舒淇[微博]等大批明星也在微博上轉發支持。

《二十二》的成功不靠煽情,也不消費苦難
《二十二》呈現了日軍侵華戰爭受害者“慰安婦”的生存現狀。片名之所以叫做《二十二》,實際上代表的是幸存者的人數。然而,這一數字卻隨著時間逐年減少。2012年,導演郭柯拍攝紀錄短片《三十二》時,中國尚有32位“慰安婦”幸存;2014年《二十二》開始籌備時,幸存者去世了10位;等到2017年《二十二》上映時,片中的22位老人只有8位健在了。用影像記錄老人們最后的日子,通過老人們的口述保留住正在消逝的歷史,正是《二十二》的價值所在。
片中22位“慰安婦”受害者接受了采訪,老人的平均年齡超過90歲。雖然這是一個極為沉重的題材,但影片風格卻極為克制,沒有刻意煽情或是消費苦難,沒有引用歷史資料畫面,也沒有刻意引導老人去回憶當年的細節,而是平靜地聽她們講述,盡量不去揭開傷疤,尊重她們的意愿。
影片更多的是關注老人們現在的生活現狀,深刻反映了歷史留在她們身上的痕跡:山西老人李愛蓮從戰爭的鬼門關里逃出來,如今對生命有著更多的憐憫。海南老人林愛蘭年輕時曾是“紅色娘子軍”,她早已行動不便,但談起當年的情形時,她仍一臉剛毅。
片子里也有溫馨、希望的部分。有的老人對著鏡頭唱歌,笑得像個孩子。還有的老人談起家人對她的包容和理解,感動得流下眼淚。對此,不少網友紛紛表示:“沒有過多感情的宣泄,零碎化、生活化的呈現,描述的近乎是22個普通老人的晚景,這也就夠了”、“電影并沒有過多著墨于慰安婦這一題材,反而是展現了一群可愛的老人家。”
紀錄片
迎來春天早有端倪
《二十二》取得口碑票房雙豐收,表明紀錄片日益受到觀眾的認可。而這一現象,從去年《我們誕生在中國》的逆襲開始。
《我們誕生在中國》以生活在中國的熊貓、金絲猴、雪豹三種珍稀動物為主角,描繪出大自然的兇險與溫情。影片剛上映時票房冷清,但在高上座率、各界聲音力挺和超強口碑的三重支撐下,首周末票房呈現爆發式增長,隨后一路走高。
今年6月上映的《重返·狼群》由兩位毫無拍攝經驗的成都市民耗費7年時間制作,記錄了一只狼從幼崽到長成成年狼的過程,這種跨物種的真摯感情也讓不少觀眾潸然淚下。影片憑借優質口碑最終拿下3292萬元的不俗成績。
正在熱映的紀錄片《地球:神奇的一天》在22個國家取景,歷時三年制作完成。憑借過硬的口碑,影片關注度不斷攀升,昨日票房已達3088萬元,這數字還將繼續上升。影片全方位展現了地球自然之美,囊括大自然界震撼人心的景觀,動物的呆萌特寫和生活寫真,畫面美如一首散文詩。

頭評
百花齊放的市場需要紀錄片
紀錄片“市場遇冷”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可喜的是,從《我們誕生在中國》《二十二》《地球:神奇的一天》《重返·狼群》等紀錄片所取得的成績來看,我們有理由相信,這種現象正在得到改善,觀賞品位日漸提高的觀眾,對于一個百花齊放的電影市場有了更高要求,其中,紀錄片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類型。
無論是影像質量或是故事講述方式,《二十二》都不是一部完美的紀錄片,但一個年輕的導演不畏艱難去記錄這段歷史,這種行為卻值得我們致敬。他用克制而溫柔的鏡頭,給予這群老人最大的尊重,用一種“搶救式的記錄”,讓這段歷史不被忘記。歷史不該被忘記,看到這一群歷史幸存者,我們沒有理由轉身離去。
無論是《我們誕生在中國》還是《二十二》,紀錄片之所以能夠打破現狀,在市場上也獲得成功,甚至在票房上逆襲大投資、大明星的商業大片,正是因為他們本身內容優質,相對商業元素復雜的大片更加簡單、純凈,用誠意和堅持去記錄,最終打動了觀眾,并對影片產生情感共鳴。當然這也是觀眾口味日漸多元化的體現,當市場越來越大,他們對于各式各樣題材的優質紀錄片同樣有著極大的渴求,而我們的市場給予紀錄片展現的舞臺空間還遠遠不夠。
2016年,同樣是“慰安婦”題材的韓國電影《鬼鄉》,在韓國上映后引起熱議,導演趙正萊表示,不久前在臺灣參加活動時,他第一次看到了郭柯導演的《二十二》,深受感動。電影中毛銀梅老奶奶唱韓國民謠《阿里郎》、《桔梗花》的片段,更讓他這個韓國人感觸良多。趙正萊透露,《鬼鄉2》9月份將在韓國公映。
對于中韓兩國這段共同的歷史,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專家蘇智良表示,二戰期間在日軍所有的占領地上,幾乎都設立了慰安所或者其他所謂合法的、日軍允許的類似機構,包括中國的一些大城市如南京、上海。據他們發布的調查地圖顯示,南京至少有60個慰安所,上海則達到了170個的驚人規模。這其中有大量來自朝鮮半島的受害者,僅在武漢他們就曾找到過40位來自朝鮮半島的幸存者。也因此,“慰安婦”可以說是中韓兩國共同的一段歷史。過去25年間,中國記錄在冊的慰安婦幸存者有200多位,而如今只剩下14位。趙正萊則透露,韓國目前在世的受害者僅剩37位,平均年齡91歲,仍然沒有接到日本政府的官方道歉和賠償。

快跟小編一起行動起來吧還沒有看過電影紀錄片《二十二》的小伙伴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