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可謂共享元年,共享單車已經不再新鮮,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共享寶馬都紛紛迎上風口。近日,北京街頭出現了共享新物種 —— 共享面具。這款共享產品“不走尋常路”,并非解決人們衣食住行“最后一公里”的問題,而是聚焦“面子工程”。

圖說:#共享面具#粉色展板。
近日,北京市朝陽區大悅城附近支起共享面具攤點。兩塊寫著“905共享面具”的粉色展板上掛滿面具,人們掃碼支付9.05元即可以挑選一個面具體驗。現場工作人員鼓勵人們戴著面具在街上走一圈體驗“回頭率”,然后可以在歸還點退回面具,拿回9.05元共享體驗金。

圖說:“共享面具”成為廣場小熱點。

圖說:“面具“人成了廣場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共享面具”吸引大量路人駐足觀看,特別是年輕女性、小孩、情侶紛紛試戴。一個戴著小鹿的體驗者說,外地朋友看見他發到朋友圈的照片表示羨慕嫉妒恨,期待共享面具能到她的城市。也有體驗者表示不理解共享面具的價格:“為什么是9.05元啊,湊個9塊整不好嗎?”
對于“共享面具”的意義,很多人認為這并非普通的創業,而是有其他的深意,體驗者表示戴面具是為了讓自己更有面子,“摔一跤也不怕人認出來”。也有人直接表示“我們現在時時刻刻都在帶著不同的面具,來面對所有人”。

圖說:體驗者試戴共享面具。
對此,現場工作人員介紹說,這并非為了經濟利益,而是為了讓大家更能注意到自身形象,“面具能夠讓我們暫時變得漂亮、有安全感,但我們不可能時時刻刻的戴著面具,相比于面具、精致的臉更能做我們面對世界的盔甲。我們的妝容不僅是為了面對他人的眼光,更是表達著我們面對這個世界的態度。”

圖說:“面具“人成了廣場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如果說共享單車是門好生意,那么共享面具更像一種借著共享經濟風口的行為藝術,呼吁大家關注自己的“面子工程“,不是為了取悅他人、而是為了更好的表達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