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像高考剁手還燒腦”,今年雙十一的促銷越來越復雜,這些讓人眼花繚亂的促銷套路背后,消費者究竟能從中淘到哪些實惠?
定金膨脹翻倍、支付尾款時滿減、群戰紅包、購物津貼、做游戲刷二維碼……電商希望通過一系列促銷活動,提高用戶黏性、優化生態鏈條,提升活躍。但正是因為目的太多,而忽略零售最重要的——用戶體驗。
注重用戶體驗是互聯網企業的核心,但如今電商促銷卻背道而馳,反觀線下零售商,對用戶體驗越來越重視。以保健及美妝零售連鎖屈臣氏為例,今年雙十一主推“第二件免單,優惠就是這么簡單”,門店和萵筍APP都有且重視購物體驗,而不是在促銷玩法上套路消費者,最終消費者投入大量時間計算玩法,反而沒得到多少實惠。

小編計算了線上某電商的各種疊加優惠,以具體產品為例:曼秀雷敦薄荷潤唇啫喱+薄荷潤唇膏,屈臣氏會員在門店只需29.9元即可買到,比線上電商還要足足便宜9%。

此外,會員滿200元消費得11倍積分,還可在家享受足不出戶2小時閃電送。更多優惠如下



忽略用戶體驗的促銷套路,不僅讓消費者覺得耗時,最終也不能得到真正的實惠。新零售將互聯網電商延續到了線下門店,各大電商平臺之間你追我趕的競爭態勢,將進一步白熱化,而這個時候他們最大的競爭對手可能不是彼此,而是線上與線下融合的屈臣氏。
屈臣氏不僅線下門店注重用戶體驗,為順應年輕用戶的消費習慣,還上線了屈臣氏萵筍APP,
傳統零售巨頭將掀起一場巨變,受益的最終還是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