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悠久的絲綢之府蘇州,有一種名為“緙絲”的裝飾性絲織品久負盛名,它是宋代皇家御用織物之一,常用來織造帝后服飾、摹緙名人書畫。由于手工藝極其精美逼真,緙絲作品猶如古代高奢定制,有“一寸緙絲一寸金”的美譽。在2007年的香港佳士得春季拍賣會上,一件乾隆御制緙絲黑地海水云龍圖儀仗甲胄以1240.8萬港幣成交,而時隔兩年,一件緙絲加繡三星圖頌軸拍出了2800萬元價格。
其實,如此巧奪天工的織造技藝已化身為生活中的一包一袋,如今在亞洲最大精品生活方式平臺寺庫上,緙絲已成為高奢人群的寵兒。與街頭常見的歐美大牌相比,“緙絲”更像是一位精致、優雅的江南女子,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一份特有的耐人細賞的美。
宋代緙絲作品
清代御制緙絲龍紋甲胄
挑經顯緯的緙絲織品兼具很高的藝術鑒賞價值和不菲的價格,不過,由于手工生產慢工出細活,緙絲產量很低,自宋代以來,主要供應給皇室、達官、貴胄。擁有一件緙絲服袍或者工藝品,是那個年代身份與地位的象征。
工業革命以來,隨著機器織布的普及,手工緙絲技術一時間被機器生產取代。在上世紀80年代的蘇州,5大緙絲廠、數千織戶、上萬緙絲機同時開工,創造了緙絲機器生產的巔峰時代。不過,機器織出的緙絲多了幾分中規中矩,少了些許靈動典雅,這也讓機器緙絲被其他面料所取代,進入了發展瓶頸期。
面對緙絲產業的整體困境,一家手工業緙絲作坊卻奇跡般生存了下來。這家名為禎彩堂的作坊,只有50多人團隊,作坊主人陳文出身于設計專業,她堅持以設計為核心,追求緙絲作品的高品質、高格調,把每一件緙絲織物都打造成獨一無二的精品。
禎彩堂創始人陳文手工制作緙絲
實際上,手工制作緙絲的工作量非常大,每一件作品的誕生,都凝聚著禎彩堂50多名員工的心血。將織好的緙絲做成服裝、扇面、枕套、錦囊,讓愛美人士隨身攜帶,或居家常備,從挑經顯緯的緙絲作品中,感受手工藝的細膩精致,來一次與古風古韻的親密接觸。
作為精致生活的代表,禎彩堂登入寺庫“名物”平臺,開啟了非遺手工藝與現代精品生活的精彩融合,碰撞出復古與奢華、精致與典雅交織的經典韻味。由禎彩堂耗時8年制作的緙絲《觀無量壽經圖》是世界上尺寸最大的緙絲藝術品,這件作品用緙絲技術再現失傳1400多年的佛教經典繪畫,富麗堂皇的氣派、嚴密精細的布局、鮮活斑斕的色彩將千余年之前的畫卷栩栩如生展示在世人眼前。
如果說禎彩堂的緙絲藝術品極具靜謐之美,那么在寺庫“名物”中,點翠、細木工、景泰藍等手工藝制品更能讓人感受到立體物件的靈動,仿佛穿越時光隧道,與千百年前的精致生活來一次隔空對話。
作為亞洲最大的精品生活方式平臺,寺庫聚合中國頂尖品質的設計與手藝,在“名物”這樣一方融合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獨特平臺上,致力于讓中國傳統文化及當代蓬勃向上的精神在海內外找到更多知音。如今,緙絲這項從宋代穿越千年的非遺技藝在寺庫“復活”,并從過去的王謝堂前燕,成為更多人得以一睹芳容的床前明月光。
在即將于12月8日揭幕的2017寺庫年度盛典上,以禎彩堂為代表的一大批中國原創設計品牌,將與全球知名奢侈品品牌同臺亮相,讓國人一睹極具匠心的名物風采,聆聽跨越時空的悠遠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