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華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沈建華談產業集聚成長模式
本刊記者-沈靜
“十二五”時期是紡織行業由大變強的重要時期,浙江華新實業集團緊密結合新的行業條件和實踐要求,經歷了從實踐、認識到再實踐、再認識的艱辛探索過程,為中國毛絨紡行業提升競爭優勢,更為行業發展樹立了典范。2018年,董事長沈建華將繼續依靠“誠信守義”的“華新產業集聚成長模式”,為中國毛絨紡產業的發展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為中小微企業健康有序地發展而努力奮斗。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年均增長7.1%,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經濟結構出現重大變革;經濟體制改革馳而不息,經濟更具活力和韌性。與此同時,這也為毛絨紡領域改革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促進了紡織集群地快速發展。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近幾年是紡織行業由大變強的重要時期,浙江華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緊密結合新的行業條件和實踐要求,經歷了從實踐、認識到再實踐、再認識的艱辛探索過程,助力中國毛絨紡行業提升競爭優勢,更為行業發展樹立了典范。為此,記者對浙江華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沈建華進行了采訪。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
主席在2018年新年賀詞中提到“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對于幸福的獲得歸結于兩個字——“奮斗”。
在2018年,華新和中小微企業如何獲得幸福?筆者以為,依然是那兩個字——“奮斗”。
據了解,每年從濮院鎮和洪合鎮銷出的毛衫服裝能達到9億多件,銷量占到了全國總量的一半以上,推動了南方和北方地區毛絨紡產業不斷地發展。在我國毛絨紡行業中,從年代久遠的記憶,到時尚“符號”的毛衫,幾十年的歷史文化造就了崇尚誠信的毛絨紡商人,同時毛絨紡產品也成為了改革開放以來最熱門商品之一。
天道酬勤,日新月異。在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敢想敢干的沈建華敏銳地識別出當地毛絨紡產業的優劣態勢,采取有效的資源整合,推出的“華新產業集聚成長”新模式得到了桐鄉濮院、清河、秀洲洪合、南宮等縣鎮的領導和有關部門的認可,也獲得了滿滿的“幸?!?。
當然,肯定“華新產業集聚成長模式”,不僅要從行業的角度看,還要跳出產業看這個模式,綜合社會、經濟、環境等多個角度去評價,這樣才能看出這個模式還有更重要的價值。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陳樹津在“華新產業集聚成長模式的價值”一文中分析到:我們發現,這個模式和我國現行的幾個重大戰略行動都有很密切的關系,或者說這種模式的思路、做法都符合這些戰略行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重點任務的要求。比如,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經之路,是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重要途徑,2014年3月16日,**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為激發億萬群眾創造活力,充分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使之成為我國經濟增長新引擎,2015年3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發展眾創空間推動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是向結構調整要動力,促進經濟穩定增長的重大措施,2014年8月6日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指導意見》等。
與時俱進的華新,深入領會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的行業發展方向。沈建華表示,將繼續加大扶持中小企業的投入力度,特別是要通過技術創新帶動產品創新和生產經營模式創新,努力將價值鏈向研發、標準制定、銷售服務等方面拓展,發揮科技創新在行業中的引領作用,讓“幸福感”成為他回饋社會的力量。
十九大報告指出,“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瞄準國際標準提高水平”。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在這種情況下,沈建華認為,傳統企業要實現持續健康發展,必須把握順應發展大勢,結合自身所處的行業發展和企業實際,走轉型優化升級之路。要按照十九大精神,推動民營企業中的傳統產業,大力開展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華新產業集聚成長”將向價值鏈高端提升;推進工業化信息化融合,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注重產品質量品牌建設,提升制造品質和企業競爭力;利用產品技術、管理、產品等優勢進軍海外市場,獲取更大發展空間和優勢。
2018年是全面貫徹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沈建華將繼續依靠“誠信守義”的“華新產業集聚成長模式”,為中國毛絨紡產業的發展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堅持不懈,奮斗到底。通過一點一滴的累積,為中小微企業健康有序地發展而努力奮斗,這是他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