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將迎來第18個世界睡眠日。今天上午,中國醫師協會睡眠醫學專業委員會發布了全球睡眠狀況及睡眠認知最新調查數據。調查顯示,6成以上90后覺得睡眠時間不足,北京為起床最早城市。
針對中國90后年輕人的睡眠指數研究結果顯示,中國90后年輕人普遍睡眠不佳,呈現出“需要輾轉反側,才能安然入睡”的狀態。其中,“苦澀睡眠”占29.6%,“煩躁睡眠”占33.3%,“不眠”占12.2%,“安逸舒適睡眠”占19.4%,只有5.1%的人處于“甜美睡眠”。從睡眠時間上來看,90后睡眠時間平均值為7.5小時,低于健康睡眠時間;6成以上覺得睡眠時間不足。對入睡時間的調查顯示,30.9%的人入睡需要30分鐘以上,0.9%需要藥物助眠才能入睡。
研究人員還對90后的作息習慣進行了調查,研究顯示,31.1%的人屬于“晚睡晚起”的作息習慣,30.9%的被訪者屬于“晚睡早起”,能保持早睡早起型作息的只占17.5%。此外,只有28.2%的人能睡到自然醒,61.9%的人每天早晨是被鬧鐘或周圍環境叫醒的。
調查顯示,對于中國90后來說,睡得最早的城市為上海,睡得最晚的城市是深圳;起床最早的城市為北京,起床最晚的城市為珠海。從具體的職業來看,最容易失眠的是程序員,占16%,其次是藍領、銷售、咨詢人員,新興職業的淘寶店主、網紅的睡眠狀況也不是很好,分列第五、第六位。
上午同時公布了最新的睡眠醫學重大研究成果。陸林院士課題組研究發現,在自我報告存在睡眠障礙的老年人中,抑郁癥發生的風險顯著增加,且持續存在的睡眠問題會加劇老年人抑郁癥的發生、復發和癥狀的惡化;另一方面,具有抑郁癥狀的老年人睡眠障礙的發生和惡化的風險也會增加。此外,研究發現,睡眠是癡呆發生的危險因素,失眠障礙是阿爾茨海默病發生的危險因素;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腦保護,有利于降低發生老年性癡呆的風險。
據介紹,“世界睡眠日”期間,中國醫師協會睡眠醫學專業委員會還將組織全國300余家醫院舉辦大型義診活動,為有睡眠診療需求的患者提供幫助,提高公眾睡眠健康。
世界睡眠日簡介
世界睡眠日是每年的3月21日。睡眠是人體的一種主動過程,可以恢復精神和解除疲勞。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飲食和適當的運動,是國際社會公認的三項健康標準。為喚起全民對睡眠重要性的認識,2001年,國際精神衛生和神經科學基金會主辦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計劃發起了一項全球性的活動,此項活動的重點在于引起人們對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質量的關注。 2003年中國睡眠研究會把“世界睡眠日” 正式引入中國。2017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題是:健康睡眠,遠離慢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