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篇關(guān)于夏令營花費的文章刷爆了家長們的朋友圈。
孩子放假后,家長是怎樣的心情?南都記者隨機采訪了部分家長,出現(xiàn)頻率最多的一句是:“這怎么熬啊!”
很多家長都是雙職工,盡管一些家長會申請年假來陪伴孩子,但10天的年假跟將近兩個月的暑假比,顯得太短了。南都記者隨機采訪發(fā)現(xiàn),打發(fā)暑假時間,減輕家長們上班兼顧帶娃的負擔是家長給孩子報興趣班的首要原因,足球、籃球、舞蹈、合唱、機器人、書法等興趣班是學生和家長共同青睞的項目。暑期花費少則幾百元,多則數(shù)萬元。
不想孩子玩游戲 報個興趣班咯
“你知道哪里有圍棋班報嗎?哪里的游泳教練比較好啊?……”家長馬女士就不斷幫孩子物色興趣班。她的目的只有一個———不讓孩子在家玩電腦。她告訴南都記者,孩子在家雖然有祖輩看著,但小學的作業(yè)很少,做完就看電視玩游戲,“整個假期都這么玩的話,眼睛怕是要壞了。”為此,馬女士幫孩子報了各種興趣班,保證在她自己上班時,孩子也在上“班”。
家長陳女士也在到處物色培訓班,最終選擇了一個“全日制”的托管班:上午教畫畫,下午輔導作業(yè)和教跳舞。等她下班再過去把孩子接回家,陳女士說,孩子一放假,在家就拿著手機玩不停,“我寧愿出錢讓他去上培訓班,是否學到東西無所謂,就是不能讓他在家里。”
據(jù)南都記者了解,也有家長給孩子報班,是希望孩子習得一技之長,將來有機會能在校園生活中發(fā)揮作用。比如,家長李先生就想讓孩子在暑假學會游泳。因為近日,他看新聞?wù)f游泳有可能在以后會成為中考必考項目,“我想著反正游泳也挺重要的,能鍛煉身體也是求生技能,那就給他報了個基礎(chǔ)的蛙泳班。”
報完培訓班 錢包“瘦了一圈”
培訓班在家長心中是暑假的最佳選擇。南都記者在街頭隨機采訪接送孩子的家長,發(fā)現(xiàn)不少家長都是基于孩子的興趣與意愿報讀一些與學習密切相關(guān)的輔導班。王阿姨的孫子今年小學三年級,暑假開始,孩子就要去上英語、數(shù)學班。“暑假報的各類輔導班加起來花費可能要好幾千塊。”王阿姨告訴南都記者,孩子期末有一些科目考試成績不夠理想,孩子自己也希望在暑假補習一下,盡可能提高自己的分數(shù)。
“2000-3000元一科,一共三科,一科10天,總花費1萬左右。”家長周先生的孩子明年升初中,他告訴南都記者,孩子參加培訓機構(gòu)的課程是“春季—暑假—秋季—寒假”一整個系列。課程之間相互關(guān)聯(lián),如果斷了其中一期的課程就會跟不上節(jié)奏,所以暑假也安排了培訓班。他說,孩子也愿意參加培訓班的,因為身邊的同學們也有參加。孩子認為,參加同樣的培訓班能夠和同學們有更多聊得來的話題。
孩子趕場培訓 大家都累壞了
不過,暑假一開始,有家長們就懵了。孩子去“上班”之后家長竟然比平時更累了。
“報班一時爽,暑假孩子忙成狗,老爸老媽的頭大過五層樓。”家長余先生給孩子制作了暑期時間表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除了周一之外,周二至周日都幫孩子報了培訓班,而且每個培訓班都在不同地點,“想想就頭大!”比起家長每天要到不同地方接送孩子,他更心痛孩子。“起初我是希望她的假期能夠更充實,她想上的興趣班都給她報了,可現(xiàn)在看來真的太累了。”余先生有點后悔報班太多了。
大家說
除了培訓班,娃還能往哪塞?
把孩子送到祖輩家
學校一放假,家長林女士就每天把孩子送到祖輩家中,下班的時候再接回家。“感覺我和孩子的生活作息并沒有打亂,只是孩子白天待的地方從學校變成了爺爺奶奶家。”林女士頗感愧疚,讓祖輩帶孩子,把祖輩的正常作息打亂了。
鄰里互助“拼養(yǎng)”
祖輩不在本地,又不能把娃送回老家,那還可以怎么辦?有家長就想到了“拼養(yǎng)”。拼車、拼飯、拼游……如今,連養(yǎng)孩子也可以“拼”了。其實所謂“拼養(yǎng)”,就是數(shù)名家長把孩子“拼”在一戶人家,由該戶家長照顧。
“其實就是鄰里互助。”家長梁女士前幾年拜托相熟鄰居幫忙帶了一下孩子,后來演變成同一樓層的幾戶人輪流幫忙了。梁女士說,拼養(yǎng)的過程中,兒子起到了大哥哥的作用,帶著兩個小妹妹一起做作業(yè)、畫畫、玩耍。“感覺這樣在一定程度上也鍛煉了我的孩子。”
帶娃上班一起工作
學校放假,因為家里沒人帶娃,有的家長只好把娃帶回公司一起上班。不過,帶娃上班,一不小心就會影響同事間的關(guān)系了。“我看過很多新聞,很多人帶娃上班,娃就在辦公室搗亂。”白領(lǐng)David比較幸運,他帶娃上班上司并沒有明令反對,反倒是幾個同事當起了臨時保姆,幫忙照看和陪玩。
趕場上培訓班,還累壞了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這個暑假,陳阿姨負責送孩子上培訓班。她調(diào)侃自己成了“爺爺奶奶陪讀團”的一員。“以前都是孫女的外婆負責接送的,但他們?nèi)ヂ糜瘟耍@個重擔交給了我。”她才帶了幾天就發(fā)現(xiàn)果真是“重擔”:上午送孩子去上學,然后就去買菜,之后在機構(gòu)外等放學,中午安頓孩子休息一會兒,下午又出發(fā)去上課。
陳阿姨說,每天在培訓機構(gòu)和少年宮外,等待的家長幾乎以老年人為主。有的看手機,有的看報紙,有的在玩刺繡,還有的坐在自己預先準備的折疊凳子上,一坐就是一個小時。“我沒想過,接送孩子居然比做家務(wù)還要累。”陳阿姨告訴南都記者,這段時間她晚上都是倒頭就睡,甚至試過累到晚飯也不想吃了。
一次海外游學花了八萬元
每年暑假也是學生出游的高峰期。記者了解到,暑期出游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參加夏令營,如一些旅行社、留學機構(gòu)等帶領(lǐng)孩子們?nèi)ズM饷_呁孢厡W、增長見識;另一種是父母帶孩子一起的親子游,家長帶孩子出去看看名山大川、游玩主題樂園,或是出國游歷一番。
家長陳小姐早在半年前就已圈定了美加游學了。“參加的是一個‘私人定制’團,她和孩子兩個人的全部花費大概是八萬多元,三周的行程,保證吃好、住好、玩好。”她表示,孩子五年級了,每年都有出國的計劃,之前去的都是比較近的國家,如日本、新加坡、泰國等,“基本上班上每個孩子都有出國的經(jīng)歷,自己有能力滿足孩子的都會盡量去滿足,走萬里路確實很開闊眼界。”她告訴記者,美加游定在月底,而在孩子剛放假的那一周里,班上已有家長組織了假期親子游,利用兩天的周末,去了廣西玩,每個家庭的花費大概3000多元。
家長阿茹的孩子六年級,即將上初中。平時在少年宮學樂器,被選進了交響樂團。暑假少年宮組織孩子們出國比賽,阿茹就想趁這個機會讓孩子出去見識一下,多接觸外面的世界,豐富孩子的課余生活。這次孩子出國比賽,阿茹花費了兩三萬元。阿茹家最初的暑假計劃是家庭旅行。但今年暑假,考慮到孩子即將升讀初中,要學習的科目增加,阿茹怕孩子跟不上節(jié)奏,“參加完這次國外的比賽后會給孩子安排補習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