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八零后女孩,創立的社交電商創業平臺-閱米,運營不到半年,已經積累了一億多人的VIP會員,每天有幾百萬人在這里購物,日銷售額高達一千萬!這樣一個新秀企業,是如何在互聯網大潮角逐中激流勇進?而它的創始人背后又有怎樣的故事呢?
2018年6月8日,閱米聯合創世人-常堃女士應東南衛視邀請,首次參加《大牌開講》節目錄制,為大家講述閱米及分享她的創業故事。據悉《大牌開講》是一檔大型創業分享類欄目,節目主要的嘉賓都是年輕的企業家,通過年輕企業家的分享幫助當下年輕人對創業知識的獲取,一直以內深受內地青年人的喜愛。
節目錄制當天,記者早早趕到了現場,但是很可惜,沒有第一時間看到常堃,記者從常堃助理處了解到,節目錄制前,常堃一直在接待公司的閱米總經理到今天凌晨3點,休息不到1小時就又趕到現場,參加節目錄制,現在在后臺做錄制前的準備?!?/p>
在常堃助理的引薦下,記者又采訪到其中的一位閱米總經理焦女士。據焦女士介紹:“她創業之前是一位寶媽,雖然現在仍然是一位寶媽,但是作為閱米會員的最高級別——總經理,日收入也是過千,月收入也是過百萬了。此次連夜從安徽老家飛過來,一是想見見老朋友,二是對常堃和閱米的感激。“
上午10點30分,節目正式開始。一身白色西裝搭配紅套裙的靚麗職業裝的常堃步履輕盈的走上舞臺,臺下立刻爆發出熱烈的鼓掌聲。主持人風格洗練,開門見山,直奔主題。
主持人:??偅埬唵握f一下,您是怎么從一無所有到現在的身家千萬?
常堃: 就是因為我親手創立的閱米!它開創了零售行業的一種新模式!它的第一個特點,就是廠家直銷,沒有任何中間環節!以前你買任何東西,不管是實體店還是購物網站,都只能從零售商手里購買,而在零售商上面,還有批發商、代理商等好幾級的中間商,一直到最上游的廠家,你消費者是接觸不到的!而在我的閱米,它是一個讓廠家和消費者直接交易的平臺,簡單講,就是廠家直接上來賣貨!把所有中間環節統統砍掉,代理商、批發商、零售商,全部跳過!而且,閱米的“廠家直銷”,不是簡單的只有工廠這一塊的資源,還包括原產地直供、海外品牌的直郵渠道涵蓋了母嬰、美妝、食品、一線大牌、潮流爆品等所有品類,吃穿住用行,全部都是一手貨源!
主持人:通過這么多網店幫廠家賣貨,那店主怎么賺錢呢?
常堃:我把它分為兩種,叫自用省錢,也就是說很多人,你在跟他講的時候,他說我沒有時間做閱米,我沒有經驗我還要帶孩子,我也有自己的工作等等,其實這個真不是理由,為什么這么講,因為我們閱米有個功能叫自用省錢,也就是說,你越忙越沒有時間,你就更應該注冊閱米,因為閱米讓你省去了逛超市,省去了在別的網店搜索,篩選商品的時間,而閱米里的所有商品都是精選過的,不用你花大量時間去篩選你想要某樣商品。是不是省時又省心?如果你真的注冊了,一年你一分錢的貨也不用你賣,那也沒關系,因為你沒有賠錢。
我舉個例子,這位李小姐,她去年一年的在各大電商平臺總共消費了一萬塊,同樣的商品,在閱米,她只需要8000多,整整節省了2000!這省下來的不就是她賺的嗎?
也就是從這個角度講,開店的399元的錢不就早掙出來了嗎?你還倒掙2000塊呢!但是我覺得以我們現在目前的消費水平來說,一年只花1萬塊錢很少。拿我自己舉例,我個人可能我每年在個人網站,超市,包括海外代購,我都要花掉7、8萬,那你說我還不注冊一個閱米呢?我就是一分錢的貨不賣,我能返5萬呢?是不是這個道理。所以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講,你是絕對不會賠錢的,他就是一個穩賺不賠的項目。
第二就是銷量賺錢!在閱米開店,最不用擔心的就是銷量!因為我們的價格,無論是線上線下都有很大的優勢,每天在閱米購物的消費者已經突破了一千萬,很多顧客都是在其他渠道比過價格,一來閱米就直接下單,不信咱們先看最貴的這款包,我們現場看看別人家賣多少!你看,這家電商售價19800,另一家18800,再看一家,還要貴,20800!好,看我們閱米,同款包只要15800!如果是你,你會買哪家?
此時節目現場也觀眾熱情高漲,紛紛踴躍的對常堃進行了提問。
觀眾:常總您好,我就是一個家庭婦女,我不像人家有資源有關系,我這樣能來閱米開店嗎?我能掙到錢嗎?
常堃:當然可以。閱米上產品價格優惠,品種豐富,就拿買蔬菜這一項你就能省300元,開一家蔬菜水果、糧油米面的店,你什么都不用干,最簡單的你就發一發朋友圈,周邊人就都知道了,你害怕沒生意嗎
所謂,話是開心鎖,這名85后觀眾節目現場就表示愿意加入。
這種一問一答模式持續了30分鐘,期間,常堃主要對閱米的創業模式,閱米的取得這么好的業績,閱米的優勢,閱米會員創業收入做了詳細的解答。
節目錄制在一片歡聲笑語中結束,記者在節目錄制后臺見到了常堃。常堃見到記者表示很開心,同時也表面了參加這次節目的初衷。 “閱米是一個創業者平臺,更是一個老百姓的增收的平臺,我想利用這個節目讓大家都了解閱米,讓更多的人把碎片化時間利用起來,碎片化時間也能轉化成收入,大眾創新,萬眾創業,老百姓真的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