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做的是一個代表中國的時尚品牌”,Joyce說道。
“既不希望被單純界定為設計師或商業品牌,也不希望從定價上將其限定為輕奢或快消品牌。我們希望 IMMI 未來成長為一個代表中國的品牌。" IMMI 是由Joyce和吳曉敏于2015年11月創立的成衣品牌,二人同年同月同日生,彼此間的關系如同親姐妹。
品牌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很多時尚媒體、內地一線女星的喜愛,同時迅速進駐了像SKP這樣的一線零售商業體,但品牌的兩位創始人卻一直頗為低調。以下是品牌創始人Joyce的獨家專訪,聽她分享品牌的創立、成長和痛點。
兩位密友的時尚品牌夢
Joyce和吳曉敏是十幾年的老朋友了,兩位基于對時尚、音樂和生活的共同熱愛,想要創造出一個能體現她們日常生活著裝的品牌,于是成立了IMMI。
IMMI的名字來源于「鏡子里的你我,對稱的美學」的概念,正如兩位創始人般互補和默契。
回憶創業初期,Joyce感嘆,為了節約開支,當時花了兩萬元購買了些二手機器在上海漢口路的申報館里開出了屬于自己的工作室,而曾經Joyce作為老師在專業買手培訓課上結識的學生則成為IMMI的第一批買手店合作者。發展至今,這個兩年半的年輕品牌已逐漸走上正軌,雖然團隊只有20人,但這種始終能保持積極不懈怠的工作狀態,才能讓品牌充滿活力。
不同于一些始終無法精準抓住自己目標客戶群的品牌, IMMI的用戶畫像可謂十分具象,Joyce可以明確說出, 25~35歲,風格低調,對生活細節有要求,時尚品味較成熟,有點文藝控。除了在微信、微博后臺和客戶直接互動,Joyce甚至會在探店時直接當起店員,與顧客進行零距離溝通,經常會收到更多反饋。
在日常運營中二人有著明確的分工,Joyce負責設計、運營和內部管理,吳曉敏則主要負責品牌對外推廣。
Joyce笑談,直到今天外界大多數都不知道她本人還身兼主設計師一職。品牌所有產品的設計圖、從服裝的紐扣類型、到里布顏色的選擇等大大小小有關設計生產的工作都是她親自完成的。
幕后的設計師,臺前的產品經理
如果說獨立設計師創立的品牌像一個舞臺,有些設計師適合或享受站在臺前,而有些則更愿意留在幕后。Joyce則屬于后者。
從小學美術的她受到做裁縫的爺爺的影響, 7歲時就給自己做了第一件衣服。但Joyce在職場中長達15年的買手經驗似乎蓋住了她作為設計師的光環。
03年本科畢業后她進入香港時尚品牌零售商 I.T Limited,從買手升至唯一一位來自內地的品牌管理最高層,Joyce笑稱在I.T的這12年,仿佛經歷了一場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碩博連讀,學到的東西更有成就感和底氣。
每每見到Joyce都能強烈的感受到她的長期專業背景所帶來的數據敏感性、商業邏輯縝密度及天生擁有的對美感的追求和對設計的精益求精。 Joyce也樂于慷慨地分享自己的創業感受,她苦笑說,在IMMI自己每天都仿佛有兩個分身徘徊在天馬行空的設計靈感與嚴謹的商業策略之間,再加上企業內部管理涉及的紛繁細節,每一刻幾乎都要經歷左右腦對沖撕裂的糾結。
品牌自成立以來從最初50個 SKU到今天的200多個SKU,擁有自己的直營店鋪和天貓旗艦店,和近50家買手店建立了合作關系,兩年內營業額就增長了20倍。對于一個成立僅兩年半的品牌來說,是一份還不錯的成績單,但正如開文所講,Joyce拒絕站隊,不愿將IMMI歸類到人們口中的任何流派,她在做的是默默打磨產品品質,夯實品牌DNA。
供應鏈和渠道,品牌的重中之重
“在2017年,我們就拒絕了5家商場的開店邀請,因為我覺得發展太快了,在定位尚未足夠清晰之前,我不想僅僅追求發展速度。每天商場都有很多新品牌入駐,但真正讓人記住的并不多,如果不假思索就把品牌丟進市場,可能我們很容易就迷失了,所以開店拓張都需要謹慎。”
“我們想讓品牌緩慢踏實地走下去,”Joyce解釋道。
在產品端,IMMI自創立之初就嚴控品質并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 比如襯衫面料是 Pima Cotton, T恤面料都是有機棉,在生產中IMMI最大程度的減少化纖面料,90%都是天然纖維和再生纖維,同時避免使用皮草,盡可能的堅持做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品牌。
對于品質的重視延伸到對供應鏈的嚴格篩選。據Joyce介紹,IMMI 現有多家穩定供應商,并保持不斷淘汰篩選,把控商品表現永遠是to do list上最受重視的一環。
15年的買手經驗給了Joyce對于市場更深的理解:“做買手不僅接觸商品,更多的是數據,會讓人逐漸形成越發客觀的思維模式。這些經驗使得我更容易從客觀角度去看待事情。”
既要感性的把控設計細節,又要理性的負責商業管理,看似有所沖突,但Joyce表示自己的大方向還是一致的,運營者思維和設計師思維在腦中分別占50%和50%,她只是在用買手的經驗來幫助自己更好的經營生意。比如在品牌起步階段,用當季現貨銷售的形式控制投入高效產出;比如在設計靈感的基礎上合理的控制成本;比如每季推出膠囊系列,同步完成市場測試和品牌推廣。
關于合作,只想找到最對的
再次聊到Joyce的分身現狀,她表示,自己永遠不會放棄設計,因為這代表著品牌的 DNA。
“ IMMI就像我們的孩子,現在還在蹣跚學步,也許有一天等它可以獨立行走的時候,我會再考慮它未來的具體方向。”
“這就像一輩子只結一次婚,會想要找到最理想的另一半,在當下現金流還能支撐的情況下,我還是希望耐心找到最對的人。我覺得好的合伙人,除了資本和資源,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傾情做品牌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