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東莞、從江門高中畢業后來美留學、在兩年的社區大學畢業后、今年被全美錄取率最低的著名學府-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錄取就讀亞洲研究專業的陳建宇,8月31日完成50天的騎自行車穿越美國的行程。今年2月剛滿21歲的陳建宇,寫下單人騎行穿越美洲大陸最年青的華人紀錄。
在江門就讀高中期間,陳建宇在學校內組建了規范的騎單車愛好者俱樂部,來到美國留學后,每天騎自行車上學,騎車穿越美國一直是他的一個夢想。今年初,陳建宇就開始規劃尋找朋友、在暑假期間一起騎車穿越美洲大陸。陳建宇也聯絡到了有騎車穿越美國經歷的費宣和連潤雄,他們對于陳建宇的騎行計劃提出了許多建議。但是家人和親友都希望他能找到一起參與的同伴。
暑假開始后,但一直沒有找到可以一起騎行的伙伴,他于是決定先開始一個短距離的騎行,到圣地亞哥為止。誰知道到了圣地亞哥之后,感覺騎行的難度比想象中的要小,隨即就決定一路騎到波士頓,完成穿越美洲大陸的全程。
陳建宇表示,出發后單車輪胎頻繁的漏氣成為最大的困擾,在路途上找不到維修的店家時,就打一次氣騎一段、如此循環直到找到維修的地方,也遇到過免費維修并贈與配件的熱心店家。直到在行程三分之一處,換上了兩百美金的自動補漏輪胎后,才解決了這個困擾。
陳建宇每天騎行大概60英里左右,早上8點多鐘出發、6點鐘找住宿的地方過夜。也有為了趕到預定的住宿或吃飯的地方、晚上九點鐘還在路上的情形。中午的時候都會休整一下,既補充體力,也可以避開中午時分直射的陽光。中午落腳處主要是沿途為大貨車司機提供飲食、休息的服務站。一路上住宿或者是汽車旅館、或者是家庭住宿。
路途中曾經有三點鐘就被廉價汽車旅館床上的十幾只臭蟲咬醒的經歷;也有在高速路上被五輛警車截停、并被警察安慰并護送到安全路段的經過;既有被家庭旅館以廁所裝廁紙的掛件松了、被漫天要價五百美元的經歷;也有在芝加哥遇到騎車陪同游覽、拍攝照片、提供下一站行程建議的熱心朋友。
陳建宇說,單人騎行的過程中,他總結有一條:就是遇到有賣食物的地方、不能挑剔,一定要立即進餐,因為下一個可以提供飲食的地方有可能非常遠。他同時也表示,一直看到有朋友吐槽導航的問題,但是他這次的行程中,導航的準確度已經有了提高。
“完成整個行程,真的沒有感覺怎么樣!”,9月3日從波士頓飛回洛杉磯準備參加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新生會的陳建宇表示,最大的收獲是獲得了許多感悟,
每天晚上獨自一人時,他有許多閱讀和思考的時間。旅程的許多事情和問題讓他感悟到,“任何困難、可以等一下、交給時間來解決”;“做事有計劃非常重要”:“事實證明,有些道聽途說的,大幾率是不正確的,想知道真相,還需要親
自去看一看。路過小鎮Clinton 時,聽人說這個地區很不友好,而且沒有酒店,就勸我別來了。結果經過時發現,
小鎮很漂亮,還有人免費送水,總之對這個小鎮好感度爆棚,Clinton成為心目中美國小鎮的樣子”。
經過這次旅程的沉淀,陳建宇有與年齡不符的淡定,待人親切、樸實的他也提及到他的父母、父母的經歷對他的成長有很深的影響。陳建宇開心地表示,在東莞一個小鎮上成長起來的父親和母親,一方面對他單人騎行很擔心,但是另一方面他們也為他的大膽冒險感到興奮。
陳建宇在江門就讀高中時,因為江門市與河濱縣(RIVERSIDE)有友好城市關系,所以在學校有機會接觸到來自河濱縣的交換學生,高中畢業后就來到河濱縣社區大學(RCC)讀書,讀書期間,發起并創立了河濱社區大學的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RCC-CSSA),課余時間參加當地的自行車比賽、馬拉松比賽等。今年被UCLA錄取。陳建宇建議、就讀社區大學的留學生在保持好成績的同時、參與各項運動、社區和社團活動對于申請轉學有很多的助益。(AACYF洛杉磯訊)
陳建宇從美國西海岸圣塔莫尼卡66號公路終點出發
陳建宇從美國西海岸圣塔莫尼卡66號公路終點出發一路東行到波士頓
沿途遇到來自中國自駕汽車穿越美國的一家人
在亞利桑那州一個小鎮的酒吧內和一對退休消防員夫妻合影
和瓶樹農場(Bottle Tree Ranch)主人合影
抵達芝加哥66號公路起點
芝加哥Willis Tower
在位于Michigan 州的Kalamazoo (卡拉馬祖)的一家川菜館,終于吃到了心心念念的水煮魚,路上有一家認真的中餐館真的很重要
波士頓公共花園(Public Garden)華盛頓雕像前留影
抵達波士頓
回到洛杉磯
新學期的生活即將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