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際上的4大時裝周(四大時裝周即米蘭、巴黎、紐約、倫敦)
1、米蘭時裝周(Milan Fashion Week)
米蘭時裝周簡介:
米蘭時裝周(意大利語:Settimana della moda di Milano,英語:Milan Fashion Week,縮寫:MFW)起源于1958年,由意大利國家時裝商會(意大利語:Camera Nazionale della Moda Italiana)作為主辦方,四大時裝周之一。
每年舉辦兩次,2、3月舉辦當年秋冬時裝周,9、10月舉辦次年春夏時裝周。
舉辦次數:每年舉辦兩次
舉辦時間:每年的 9、10月上旬及2、3月份
舉辦國家:意大利米蘭
創辦時間:1958年
發起人:意大利國家時裝商會
米蘭時裝周每年舉辦兩次,分春夏時裝周(9、10月上旬)和秋冬時裝周(2、3月),每次在大約一個月內相繼舉辦300余場高水平的時裝發布會。發布的品牌包括:Gucci、Prada、Versace、Giorgio Armani、Fendi等。
米蘭時裝周起源與主辦方
米蘭時裝周起源于1958年,是全球“四大時裝周”之一,其余為巴黎、倫敦及紐約時裝周。米蘭時裝周每年舉辦兩次,2、3月舉辦當年秋冬時裝周,9、10月舉辦次年春夏時裝周。四大時裝周每次的舉辦次序為:紐約、倫敦、米蘭、巴黎。
米蘭時裝周部分活動是由意大利國家時裝商會作為主辦方,負責在米蘭的時尚活動和走秀。
1958年6月11日在羅馬大街維多利奧·埃馬努埃萊奧蘭多3號的格蘭酒店誕生了現在“意大利國家時裝商會”的前身“意大利時裝工會”。工會的總部初步設在羅馬西班牙廣場93號。在成立初期一些重要的成員意大利高級時裝之家和一些個人如:博雷洛的瑪利亞·安東內利、羅伯特·卡布奇、卡拉喬洛·吉乃蒂公主、阿爾貝托·法吉阿尼、喬瓦尼·凱撒·桂蒂、卡扎的吉爾馬拿·馬魯切利、艾米利奧·費德利科·舒伯特、法吉阿尼的西蒙內特·科洛娜·蒂·切撒洛、茱莉·威楠梓阿尼、佛郎切斯科·博雷羅、喬瓦尼·巴蒂斯塔·喬吉尼和律師彼得·帕利西奧在當時都起到了推動行業發展的重要作用。
2、巴黎時裝周(Paris Fashion Week)
巴黎時裝周簡介
巴黎時裝周(Paris Fashion Week)起源于1910年,由法國時裝協會主辦。法國時裝協會成立于19世紀末,協會的最高宗旨是將巴黎作為世界時裝之都的地位打造得堅如磐石。他們幫助新晉設計師入行,組織并協調巴黎時裝周的日程表,務求讓買手和時尚記者盡量看全每一場秀。
憑借法國時裝協會的影響,盧浮宮卡魯塞勒大廳和杜樂麗花園被開放成為官方秀場。他們向全球的媒體與買手,推介時裝周上將會露面的每一位設計師。
即便是二戰期間,法國時裝協會也沒有停止巴黎時裝周的進程。不過這時,關注時尚的人們早已統統跑去遠離二戰硝煙的紐約了。盡管如此,戰爭結束后,克里斯汀·迪奧先生的“New Look”甫一亮相,巴黎很快就恢復其地位。
一場完美的秀,更多的是堅定、準確地傳遞出品牌形象。能接到多少服裝訂單事小,能為公司帶來真金白銀的香水、 化妝品、配飾銷售額,以及價格相對便宜的基本款銷量才是這場短短20分鐘秀的真正任務—它正為崇拜者營造一個時尚夢。紐約展示商業,米蘭展示技藝,倫敦展示膽色—只有巴黎,展示夢想。
舉辦時間
巴黎時裝周每年舉辦兩次,每年2、3月舉辦當年秋冬時裝周、9、10月上旬舉辦次年春夏時裝周,每次在大約一個月內相繼舉辦300余場時裝發布會。具體時間不一定,但都在這個時段內發布。
3、紐約時裝周(英語:New York Fashion Week,縮寫:NYFW)
紐約時裝周簡介
紐約時裝周(英語:New York Fashion Week,縮寫:NYFW)1943年由埃莉諾·蘭伯特創辦成立。每年舉辦兩次(分別是2月和9月),面向時尚買手、新聞媒體以及公眾的國際時裝周。每年的2月舉辦當年秋冬時裝周,9月舉辦次年春夏時裝周。紐約時裝周與巴黎、倫敦、米蘭時裝周被稱為四大時裝周(Big 4)。
紐約時裝周起源于1942年的“媒體發布周”(Press Week),1993年,美國時裝設計師協會(縮寫:CFDA)將其改稱為“紐約時裝周”,晚于在80年代已經出現“倫敦時裝周”的叫法。
紐約時裝周囊括眾多品牌活動,包括“奧林巴斯紐約時裝周”、“梅賽德斯-奔馳紐約時裝周”、“MADE時裝周”以及眾多獨立時尚品牌。[7]承辦方包括IMG 、FTL Moda以及Fashion Week Online。[8][9][10]日程安排(包括WME/IMG)由美國時裝設計師協會負責,由羅斯·芬雷負責編排。
根據統計,紐約時裝周每年給美國經濟帶來8.87億美元收入。
紐約時裝周的起源
1943年,在當時二戰的影響之下,時尚業內人士無法前往巴黎觀看時裝秀。在這種情況下,紐約服裝學院的公關埃莉諾·蘭伯特舉辦了第一屆紐約時裝周,亦是世界上第一次舉辦的“時裝周”,當時被稱為“媒體發布周”(Press Week)。媒體發布周的成功舉辦,使過去一直關注法國時裝設計的媒體(例如:Vogue)將焦點轉移到美國時尚產業。
到了20世紀50年代中期,改稱為“紐約媒體發布周”(Press Week of New York)。1951年2月份舉辦的“1951春季”稱作第16屆“紐約年度媒體發布周”(Annual Press Week of New York)。
4、倫敦時裝周(英語:London Fashion Week,縮寫:LFW)
倫敦時裝周簡介
倫敦時裝周(英語:London Fashion Week,縮寫:LFW/)1983年10月由商業、革新和技能部協助倫敦發展署轄下的英國時裝委員會發起成立。
每年的2月、9月,一年舉辦兩次的服裝交易會,與紐約、米蘭、巴黎時裝周合稱為四大時裝周(英語:Big Four)。
倫敦時裝周的起源
1983年10月,在商業、革新和技能部(英語:Department for Business, Innovation and Skills,縮寫:BIS)的協助下,倫敦發展署(英語:London Development Agency,縮寫:LDA)轄下的英國時裝委員會(英語:British Fashion Council,縮寫:BFC)舉辦了第一屆倫敦時裝周(英語:London Fashion Week)。與紐約、米蘭、巴黎時裝周合稱為四大時裝周(英語:Big Four)。
作為一項惠及納稅人的交易活動,倫敦時裝周備受媒體的關注。倫敦時裝周目前贊助商是梅賽德斯-奔馳 、TONI&GUY。有5000多個媒體及時尚買手參與,成交額達4000萬英鎊[8]或1億英鎊不等。以零售為重點、對公眾開放的倫敦時裝周末(London Fashion Weekend)亦在同一地點舉行。
主要會場,包括大多數頂尖設計師、時裝屋的走秀,會安排在倫敦市中心的薩默塞特府(Somerset House)中庭的大型帳幕中,而展覽會安排在薩默塞特府的室內舉行,可以容乃超過150名設計師的作品。其它由私人團體組織的走秀,會安排倫敦市中心其它地方(例如:Vauxhall Fashion Scout、On|Off)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