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您為什么從三甲醫院內分泌科專家,轉而成為美國功能醫學專家?
康立新:在成為功能醫學醫生之前,我是內分泌科醫生,主要治療糖尿病、甲亢甲減、腎上腺疾病等,都是常見高發慢性病。但很多時候我們沒辦法告知病人患病的原因,甚至沒有充足的時間跟客戶全面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經過。
另一方面,有一些人出現了癥狀,但檢測指標接近異常卻沒達到疾病標準,考慮到藥物的副作用,我們往往不開藥,會叫他們隨訪,或給一些生活建議。其實很難從根本上幫助到他們。這些人我其實不愿意稱他們為“病人”、“患者”,但如果不改善,疾病遲早會發生。臨床醫學在對抗疾病方面具有優勢,但在預防方面尚存在缺陷。
后來我在06年了解到美國功能醫學,是以預防為主的精準醫學,可以幫助到處于亞健康,或者說在慢性疾病前期的人。經過4年的學習與了解,才決定轉為功能醫學醫生。
問題:您可以介紹一下功能醫學?
康立新:功能醫學是國際上的一門新興醫學,它起源于上世紀80年代并由美國營養基因學先驅杰弗瑞·布蘭德于1993年成立美國功能醫學研究院。2006年進入國內,在國內還是一個新的概念,2008年才有第一本專著出版——《功能醫學概論》。
它研究人體基礎生理功能對健康的影響,側重于疾病前期的亞健康狀態,與《黃帝內經》中的“上工治未病”不謀而合。但功能醫學以生理功能檢測為依據,更客觀更精準,是改善亞健康與慢性/代謝性/退行性疾病行之有效的一門醫學。
問題:是什么讓您做一位功能醫學醫生?
康立新:功能醫學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它彌補了臨床醫學的一個不足:無法有效管理疾病發生的各種相關因素。功能醫學可以求本溯源,是病因管理醫學。它還具有整體性、個性化的優勢,從患者的營養攝取、毒素分析、精神壓力、運動情況等各方面來分析身體功能衰退和疾病發生的原因,用整合治療手段恢復患者身體功能。
但功能醫學也有它的局限性,如果疾病已經發生或到疾病中末期,在控制病癥方面功能醫學的作用并不顯著。因此它更注重疾病前端,與臨床醫學相互補充。
問題:在您的行醫經歷中,最讓您覺得自豪的是什么?
康立新:雖然我們都知道健康的生活需要均衡飲食、適當運動、減少精神壓力。但現代人很難脫離社會,擺脫不良習慣和不健康作息。例如有一個病人的脂肪肝正向肝硬化轉變,需要戒酒,但他難免有推不掉的酒局。我為他配加速肝臟排毒的補充劑,并配合輸液治療,降低酒精對他的傷害。經過半年調理,他的脂肪肝面積縮小。
再舉一例,有一個病人面臨巨大工作壓力,出現失眠、嚴重脫發、免疫力快速下降,工作上的難題無力解決更無法擺脫,這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癌癥等多種慢性病患病風險。雖然我們都不能幫他減壓,但我通過功能醫學整體調整方案,降低他患慢性疾病的風險,提升他的機體功能,恢復他的免疫能力,讓他用更好的身體狀態解決工作問題。
問題:您怎么看功能醫學在國內的發展趨勢?
康立新:功能醫學是必然的發展趨勢。慢性病帶來的不只是經濟負擔,對個人、家庭幸福感也是極大的耗損。2015年中國慢性病醫療費用超過5000億美元,到明年將有85%的人口死于慢性病。而慢性疾病的形成需要10-30年的時間,因此其實我們有足夠長的時間調整亞健康狀態,預防慢性疾病。我相信,面對慢性疾病,預防比治療更有效、更輕松,也更實惠,功能醫學正是目前精準化整體化的慢病預防與亞健康改善工具,在不久的將來功能醫學在國內也會像在美國得到廣泛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