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新常態下,供給側改革已經成為國家和企業關注的焦點。作為轉型升級中的服裝制造業,在這股浪潮中面臨著人口紅利消失、生產成本上升的壓力以及出口增長緩慢和代購熱潮的沖擊。如何依靠技術創新,提高企業全要素生產率;如何調整產品供給,嚴格控制產品質量,提高有效供給;如何實行互聯網+消費者模式,減少不必要的庫存,成為必然要面對的問題。
堅守初心
瞄準去庫存藍海
社交電商以全新的營銷模式橫空出世,成為網商2.0時代最受矚目的電商模式。愛庫存作為社交電商界的黑馬,上線一年多的時間,憑借創新的商業模式和協同、敏捷、柔性的供應鏈,構建起了自身的核心競爭力。2018年GMV突破30億元,并完成3輪累計15億元融資,這對于服裝業如何依靠技術突破自身發展瓶頸、實現從“制造”向“智造”轉型升級提供了新思路,也以自身實踐加速推進著服裝制造業的供給側改革。
對此,愛庫存創始人王敏和聯合創始人兼CEO冷靜將其歸結為“幸運”。然而,了解愛庫存發展背景的人卻知道,他們所謂的“幸運”都是努力換來的“必然”,堅守初心才能得到的“始終”。
據相關行業數據顯示,在服裝品牌商的倉庫里至少積壓著近2萬億元的庫存,而且每年以5%的速度上漲,去庫存成了全行業面臨的共同問題。“這個市場很大,人們卻往往只看到爆款,賣庫存的鮮有耳聞”,也正是看到了這一社會痛點,王敏萌生了以去庫存為切入點進行創業的想法。
憑著敏銳的商業嗅覺,王敏和冷靜一頭扎進了這個未知的藍海。2017年4月,技術出身的王敏親自帶隊做開發,7月內測,9月22日愛庫存APP正式上線運行,而冷靜在上線當月便為愛庫存融到了來自鐘鼎創投的1億元A輪融資。初上線就受到資本青睞,正驗證了愛庫存商業模式的正確和巨大的發展潛力。
創造價值 回饋社會
在冷靜看來,只有滿足顧客需求和最大限度讓渡顧客價值才能成為未來發展的新業態,社交電商正是新形勢下電商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創新業態。
早期的線下購物,由于不同區域商品的價格不透明、不一致,經常出現宰客現象,因此消費者漸漸轉向互聯網購買商品。后來,幾乎所有電商平臺都開始鼓勵銷量排名,就是同類比價模式,這種模式的初衷是好的,但后續商家獲取排名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大家為保障自身的毛利,便開始在供應端和生產端壓縮成本,最終導致產品質量越來越差、形成惡性循環,嚴重稀釋了品牌聲譽。
愛庫存則通過創新的S2b2C模式,上游打通品牌方的庫存API,為品牌方優化庫存管理,以“5天入駐、7天回款”盤活資金;下游服務分銷商,為分銷商提供正品低價貨源,借助社交電商的爆發力,降低商品零售交易成本。
愛庫存還提供了低門檻、高彈性的就業機會,解決了社會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利用生活中的碎片時間可以做愛庫存的分銷商。
“這樣的收益也為愛庫存這個平臺創造了巨大的價值,這剛好體現了我們的企業文化——成就他人,成就自己”,冷靜說,“對于愛庫存這樣的互聯網平臺,著重自身社會責任的建設,是一條必選之路,也是一條需要不斷投入的漫漫之路。”
冷靜表示,未來,愛庫存還將發力技術創新,以供應鏈生態系統賦能供應鏈效率提升,在實現供應鏈自動化和即時庫存管理等基礎上,高效將貨品交付到消費者手中,滿足其個性化、多元化需求,并啟動公益扶農計劃,以電商模式加速推進精準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