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多時間微信公眾號匯集2800萬粉絲,憑借一包折后單價不超過5元的竹妃紙巾,每年銷售額都破億,并且逐年增長,短時間內能有這種業績的創業型企業鳳毛麟角。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2019年5月,上海第一財經頻道《第一聲音》節目組帶著疑問走進了湖南天然工坊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上海第一財經致力于為中國投資者創造價值,是中國經濟的風向標,《第一聲音》是上海唯一一檔關注國際知名企業經營和管理策略的訪談類節目,迄今已采訪到眾多世界500強企業的CEO等企業高層。
天然工坊作為近年社交電商中崛起的一只獨角獸,是如何在創新創業的浪潮中異軍突起?跟隨上海第一財經的鏡頭一起走進這家年輕的移動互聯網企業,發現其成功背后的邏輯有著時代的現實意義,但內在的基因卻很難復制。
創立初心 以傳統文化為根基
天然工坊的成立起源于傳統文化,創始人兼CEO蘇路江是一位素食主義者,學習與踐行傳統文化已有10余年。創業之前的他是一名設計師,感受到環境越來越惡劣,不安全的產品也是頻繁被爆出問題,物質水平雖然越來越豐富,但人們離幸福卻越來越遠。為了追尋一種更美好的生活方式,決心改變現狀的他,與一群相識10年以上,有著共同價值觀和環保情懷的朋友共同創立了天然工坊。
選品理念 天然健康環保實惠
天然工坊在成立之初就定下“天然、健康、環保、實惠”的產品理念,運用移動互聯網社交電商新零售模式,致力打造一家“只做天然好產品”的綠色環保型企業。
說到為什么在眾多產品中選擇了本色紙巾這個看起來不起眼的品類,來源于生活中一次小小的契機。
蘇路江說:第一次提到要做本色紙巾,是和我家人在外面用餐,我太太就說,小餐館的白色紙巾這么不衛生,你們可以做更健康的本色紙巾呀。做了父親以后,對于家人的健康我確實也更加關注,當時察覺到這是一個市場痛點,于是就開始深入了解本色紙巾。
做了大量的市場調查后,我們發現在所有的本色紙巾里面,以竹漿紙為更優。2014年底我們確定了本色紙這個品類,砍掉其他所有的產品后,最后鎖定了竹妃竹漿紙巾這款產品。
竹妃紙巾采用100%天然慈竹竹漿生產,食品級,不漂白更健康,并且還具有環保的功效。為了實現高性價比,天然工坊采用了F2C的模式,即工廠直接到客戶,沒有中間商,大大降低了成本。極致的品質和極限的價格,竹妃紙巾一上線就成為爆款,尤其受到寶媽們的青睞,成為她們為孩子購買紙巾的首選。
用戶在使用竹妃紙巾的同時,其實也是為環保助力。天然工坊倡導“每使用6箱竹妃紙巾=拯救1棵數”的綠色消費理念。到目前為止竹妃已經累計賣出5.3多億包,相當于大家已經共同拯救了約316萬多棵150公斤的大樹,相當于約8萬畝森林。
社交電商 好產品之外的價值延伸
移動電商這幾年呈現白熱化競爭勢態,許多平臺也由原來的純電商模式逐漸向內容電商和社交電商進化。從數據來看,天然工坊在這一領域也引領了新媒體的風向:
其官方微信公眾號【我的天然工坊】目前擁有2800萬粉絲,篇篇內容都是10萬+,并且多次出現100萬+爆款,單條內容最高留言超過10萬+,粉絲黏性很高。
據天然工坊相關負責人表示:天然工坊的用戶70%以上是寶媽,她們對生活化的內容有天然的需求。接地氣的內容,與粉絲的生活息息相關,與她們產生了很強的互動。不僅僅只提供天然健康的好產品,為了傳播傳統文化,為用戶提供更多產品以外有價值的東西,天然工坊還開創了以《弟子規》為原型的育兒音頻故事,目前全網的播放量已超過1千萬,打造的熊貓小妃卡通IP也深受家長和孩子喜愛。
熱衷公益 為社會貢獻價值
我們常說不忘初心,發展中的天然工坊把這一點始終踐行到底。主動承擔起了社會責任,多次參與公益活動。
從2017年10月開始,每月從財務支出一部分錢,持續支持酵道孝道團隊在六個村莊建設“零污染家鄉”。
物資上的幫助有限,就利用品牌的影響力發動更多人參與公益、關注公益,近兩年都在支持騰訊99公益活動:
2017年,留住長江的微笑----拯救江豚活動,天然工坊號召2萬多人參與,成為影響人數第一的企業;2018年,支持零污染家鄉活動,再次號召3萬多人參與,成為企業里影響人數第二的企業。
相繼還支持了廣西中華傳統道德文化促進會、多種公益活動,如關愛老兵活動、支持弘揚傳統文化的《幸福人生公益講座》課程,資助特困學生等等。
德在前,財在后,厚德載物。如何打造幸福企業,天然工坊的商業案例也相繼被中歐商學院、湖南大學和中南大學關注和研究。
隨著天然工坊用戶的不斷增加和品牌知名度的提升,竹妃紙巾相繼登陸CCTV1、CCTV2、CCTV7、登陸三大一線衛視:湖南衛視、江蘇衛視、浙江衛視,并受新浪、騰訊、鳳凰、網易等主流媒體高度關注。
上海第一財經此次對天然工坊的深度采訪,為許多正在創業型的公司打開了一個新的視野,如何用心做好產品?粉絲經濟時代如何服務用戶?企業如何綠色健康的永續發展?天然工坊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參考的價值,也為中國企業未來的發展帶來了一些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