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18:00,廣州美術學院工業設計學院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本科優秀畢業作品于中紡永景·2020中國國際大學生時裝周精彩呈現。
《致敬胡安·米羅》-談啟兵 指導老師:陳嘉健
“剪刀-石頭-布”
突如其來的疫情給2020屆畢業學子們帶來挑戰與考驗。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不僅是因為疫情,更重要的是同學們在疫情中克服困難完成畢業作品的決心。今年,廣州美術學院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的同學們用極具個性風格的作品表達了對本專業的熱愛。今年的畢業設計主題為“剪刀-石頭-布”。在人生的旅途中,能夠在跌宕中成長,以積極勇敢的態度面對生活、面對人生的起伏,如”剪刀-石頭-布”一般,既有相互競爭,也有相互包容,看似戲謔,實為從容樂觀的態度。
剪刀,是服裝設計中剖析服裝奧秘的神器;布,是夜以繼日練就服裝造型的魔法星光;而石頭,就似同學們在四年汗水背后,今朝手握拳頭的自信與堅定!這股熱愛似磐石般堅不可摧,并時刻激勵著我們朝著夢想的方向昂首前行。堅信2020屆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的學子們懷揣著這份熱愛,必定未來可期。
今年我院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共有本科畢業生62人,共計132套作品。其中,精選出67套參加本屆中紡永景·2020中國國際大學生時裝周。在這67套作品中,展現出畢業班師生們對“服裝”概念的深度思考。特別是展現在個性與表達、改造與創新、功能與審美等方面的解構和探索。同學們在服裝作品中除了表達個性與自我之外,還在服裝中講述故事、研究材料、考究細節。服裝與人體的關系千絲萬縷,人們對待服裝的態度差異萬千,從產品到裝置再到藝術作品,認知的提升,我們的世界才變得如此的豐富多彩。
《未來生物變異》-寧觀文 指導老師:陳嘉健
應對疫情的考驗
本屆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的畢業生們雖然遇到了不能回校的難題,但通過與老師們的線上溝通,經歷了無數次修改、更新、優化,在疫情環境下經受了更高難度的畢業考驗。從設計、選材、小樣、打板及制作,全過程一絲不茍,包括后期的拍照與呈現,整體收獲了“老師們引以為傲的欣賞與喜悅”。雖然材料與制作等條件受到限制,但最終同學們呈現的主題內容、創意表達、面料細節、材料運用、工藝手法等都具有很大的提升,這是老師們欣慰的地方。
《未來·玩家》-肖鐸浩 指導老師:王瑩
《帝女花》-吳文圣 指導老師:梁敏、張兆梅
綜合這屆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畢業作品的特點,主要為以下三方面:一是對服裝主題選擇的豐富多元。如對海洋變異生物“新物種“的個性化喜愛;在科技語境下,對虛擬世界中事物所受影響的態度表達;以某位電影角色為代表,引發對女性在家庭角色中的思考等。二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新用。如在服裝中運用粵劇、廣繡等極具嶺南傳統特色的元素,或是中國婚慶剪紙圖案、“囍”文化等。三是材料的跨界糅合與重組。工業扎帶、亞克力管,常用于建筑領域的PDLC調光膜等材料在服裝設計中的大膽運用,都為本屆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畢業作品帶來了新的視覺沖擊。
《新生命系列:光的存有者》-鄒若男 指導老師:黃凱茜
《窺》-秦含 指導老師:黃凱茜
《-∞ violence》-韋芮彤 指導老師:梁敏、張兆梅
《家庭婦女的消解》-林曉敏 指導老師:王樺
《家庭婦女的消解》-林曉敏 指導老師:王樺
《淘金者GOLD DIGGER》-張紫喬 指導老師:王樺
革新與前行
對于莘莘學子而言,四年的大學時光將在畢業設計之后禮畢謝幕,學生身份的完結預示著設計師身份的亮相。與往年相比,雖然畢業展從線下轉移到線上,然而同學們不負眾望,獲得了觀者的眾多好評。同時,不少學生也都已經找到了心儀的工作。
2019年,廣州美術學院工業設計學院應社會與產業需求,改革完善了新的教育模式,成立了五大教研中心。其中時尚與品牌創新教研中心,力求培養面向時尚產業,從事服裝、配飾、個人時尚產品的設計、研究、管理等跨行業多元化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側重“設計思維訓練”、“風格研究”、“材料研究”與“品牌策劃”,關注學科發展前沿國際國內相關研究的成果、新動向,以學科專業建設帶動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將會使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推向更高、更廣的創新平臺,為培養服裝與服飾設計人才與推動“中國設計”的持續健康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ScoliosisStory_復原》-盧卉 指導老師:余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