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終于將要落下帷幕,回望這一年的整個世界,舉步維艱。中國當代藝術界的這一年,與整個世界一樣,經歷了困惑與迷茫,也在逆境中探索新的突破。我們看到,藝術家在重新思考藝術,思考藝術的價值、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我們也看到,藝術界的每一個角色,都在努力適應新格局的改變,并尋找新格局下的新契機。在這個充滿挑戰和不確定的年份里,藝術依然在前行。
第十四屆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評委會輪值主席侯瀚如先生為本年度的AAC藝術中國主題確定為“逆境與挑戰”。他認為,在這種情形下,藝術如何繼續思考與創作,尤其是如何看待和評價藝術的”社會意義“,如何在這個逆境中既勇敢又智慧地迎接挑戰?都是不可回避的”大問題”。
我們在此非常遺憾地告知大家,因新冠疫情影響,這一年,我們無緣相見于AAC藝術中國的年度頒獎盛典,但是藝術依然在前行,AAC對中國當代藝術的跟蹤與記錄也在持續進行,我們決定本年度以這種簡約樸素的形式,對第十四屆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的四大獎項最終結果以線上的方式進行公布。
日前,第十四屆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終評評選工作已經完成,由侯瀚如、芭芭拉·波洛克(Barbara Pollack)、董冰峰(Dong Bingfeng)、劉小東(Liu Xiaodong)、菲利普·皮洛特(Philippe Pirotte)、鄭勝天(Zheng Shengtian)、佐伊.巴特(Zoe Butt)七位專家組成的AAC藝術中國終評評委會,從本屆AAC藝術中國提名獎名單中評選出四個獎項的大獎獲得者。
第十四屆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四大獎項獲獎者公布如下:
年度藝術家:
闞萱
年度青年藝術家:
厲檳源
年度策展人:
張尕
年度藝術出版物:
《從展覽的歷史到展覽制作的未來:中國和東南亞》
獲獎者介紹&獲獎理由:
年度藝術家▼
張尕
策展人。現為中央美術學院特聘教授,中央美術學院藝術與科技中心主任。曾任紐約帕森斯設計學院媒體藝術副教授,并在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斯坦福大學以及紐約市立大學研究生院等分別擔任過研究訪問職務。
2019年9月27日,2019國際生物藝術大展“生長”在知美術館開展,由張尕擔任策展人,展出蘇珊·安卡爾、組織培養和藝術計劃(奧隆·凱茨 & 伊奧納特·祖爾)與羅伯特·福斯特/科里·凡·塞斯/德文·沃德、安娜·杜米特里烏 & 亞歷克斯·梅、托馬斯·費因斯坦、愛德華多·卡茲、梁紹基、邱宇、克麗斯塔·佐梅雷爾 & 勞倫·米尼奧諾等藝術家的作品,展覽探討了生物技術化與技術生物化,以及兩者間的鴻溝在哪里的議題。展出作品涉及到生物基因、醫學、前沿科技、倫理與藝術等不同學科的方方面面,張尕從策展人的角度指出展覽所涉及到的三個概念:生命、生物學以及生態學。
評委團給出的獲獎理由:
在展覽“生長”(2019)中,策展人張尕通過呈現錯綜變幻的自然奇觀、不同生命的復雜型態和令人擔擾的未來,深刻揭示今日世界由技術變革推動下的種種矛盾與癥結所在。這些議題既與現實世界緊密相關,同時又將我們的視線不斷回溯到漫長的人類進程的歷史場景之中。評委會決定授予張尕為AAC“2019年度策展人”,同時也對過去近二十年張尕在國內持續推動的媒體藝術的教學、策展和創造性的獨立研究等豐富工作表達敬意。
年度出版物▼
關于第十四屆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
自2006年啟動以來,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在全球化視野中持續記錄和跟蹤中國當代藝術,成為中國當代藝術歷史進程中的一部分,一年一度的回望和記錄著中國當代藝術,不僅在建立本土價值體系中凸顯出積極作用,也推動著中國當代藝術在世界范圍內的整體影響力。
十四年來, “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評選在評選機制上不斷進化和完善、評估和調整,但秉承學術基礎的初心從未改變,為中國當代藝術建立了一個最具學術性、公信力和影響力的評選平臺。
在第九屆評選中,AAC藝術中國提出了“聚焦當代藝術”,將原有的十三項大獎改變為三大獎項:“年度藝術家”、“年度青年藝術家”和“年度出版物”。在第十二屆評選中,經評選委員會建議,在保留原有三大獎項之外,又新增“年度策展人”獎,旨在在更加多元的藝術生態中彰顯出優秀策展人在當代藝術中的貢獻力量,并將策展領域的現實動向與成果再次列入學術考察內。
在第十四屆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評選工作啟動之際,本屆輪值主席侯瀚如對2019年中國當代藝術現象進行分析與總結,將評選主題定為:“逆境與挑戰”。在這個主題之下,通過對歷史與當代、全球和中國、“局外”和“局中”的交匯考察,尋找中國當代藝術的獨特性和內在邏輯。
第十四屆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獎項設置:
本屆“AAC藝術中國”共設置四個獎項:年度藝術家、年度青年藝術家、年度策展人、年度藝術出版物。
評審委員會將繼續保持往屆確定的評審性質、規則、程序和獎項基礎,對四大獎項分析討論,審慎評選,以線上投票方式評選出本屆“AAC藝術中國”的四項提名獎,并將在線上終評會進行討論投票,決出大獎獲得者。最終結果會在12月底向公眾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