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母親節(jié),廣告基本都是走情感路線。但當情感被細分后,品牌們走出了一條新的小路。有的催淚,有的歡樂,有的令人沉思,從不同的表達和角度,打開我們的共情閥門。
而今年母親節(jié),由中國知名絲綢品牌韋小寶打造的母親節(jié)宣傳視頻《愛,如發(fā)圈》,引數(shù)千萬網(wǎng)友共鳴感慨,一個發(fā)圈,竟能如此催淚。
很多品牌都會提出母愛偉大、無私的主題,近幾年更多品牌也隨著90后媽媽的大軍崛起,在不斷提出“做媽媽也別忘做自己”等具有新時代性的辣媽主題題材,而,韋小寶絲綢的這支母親節(jié)廣告,在大家都歌頌、祝福“母親節(jié)”時,摘取女性群體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小物件——發(fā)圈,反應了母愛的深層和醇厚,應該是最接地氣的一支母親節(jié)廣告了。
這個短片設計了兩個角色,媽媽和女兒(女主)進行了一次身份時光穿梭對話。從女兒的視角,還原出了一個女孩從女兒到做媽媽的真實心理。以一根“發(fā)圈”為線索,借助“歲月線”形式,去表達了一個女孩變成媽媽的心歷路程,和三代人的情感糾葛,以及“愛”的傳承。
小時候
童真斑斕的發(fā)圈
是媽媽為我在編
也是媽媽在看我變
開篇以回憶的形式,以“發(fā)圈”為線索,帶你一起回憶到小時候,想起媽媽對你的疼愛,以及是你成長路上最忠實的伙伴。
長大了
去外面的世界
也許 最開心的是媽媽不在身邊
也許 最難過的是媽媽不在身邊
短片第二段,用“也許,最開心的是媽媽不在身邊,也許,最難過的是媽媽不在身邊”一句話總結了一個女孩子青春的叛逆和開始適應獨立的艱辛柔軟。我們恨不得,快點說再見,媽媽卻只能望著你的背影漸行漸遠,只能在心里默默祈禱你一路平安。而,這是每一個女孩子的成長必經(jīng)之路,它因自由而美麗,卻也因艱辛而更勇敢。我們什么時候懂得“愛”,或許是在“最難過的是媽媽不在身邊”,那個時候才開始激發(fā)一個女孩子的柔軟和牽絆
出嫁了
媽媽給我系上紅色的發(fā)圈
我們都沒有哭
有些東西,心照不宣
從五彩斑斕的發(fā)圈到紅色的發(fā)圈,女兒終于出嫁了。
紅色是中華名族最喜歡的顏色,它代表著激情和希望,女兒被系上的不止是一根發(fā)圈,更是媽媽深層的牽掛和期盼。就如《送楊氏女》中那樣,“孝恭遵婦道,容止順其猷。別離在今晨,見爾當何秋。居閑始自遣,臨感忽難收。歸來視幼女,零淚緣纓流。”
送女兒出嫁的媽媽也表現(xiàn)出對女兒的留戀,同時擔心女兒到了夫家受人欺負,反復叮嚀囑托。并告誡女兒身為人婦,要勤儉持家,孝敬公婆,相夫教子。這種舔犢之情,是每個母親都有的親情。片中媽媽對女兒千叮嚀萬囑咐、不忍分離的情景,沒有煽情橋段更沒淚水,但感人至深
直到有一天
自己成為了媽媽
拿著發(fā)圈
站在女兒的后面
才感嘆
媽媽是一個多么光榮的頭銜
“媽媽”這個詞意味著什么,大概只有當了媽媽的人,才能體會到。片中女主拿著發(fā)圈站在女兒的后面,和開頭女主媽媽給小時候的女主梳頭遙相呼應,簡單自然的表達出,三代人,不變的是當媽媽的經(jīng)歷,當媽媽的習慣,當媽媽的榮譽,升華了母愛是代代相傳的偉大延續(xù)。
后來
常常奢想
在午后的陽光下
為媽媽梳一梳稀松的銀發(fā)
哪怕是最樸素的發(fā)圈
也能編出媽媽最幸福的容顏
歲月流逝,當年站在“我”身后梳頭的人已是暮年,你護“我”長大,“我”伴你到老,如今換“我”來為您梳頭吧。這一段與片頭女主媽媽給小時候的女主梳頭和片中女主為女兒梳頭也是前后呼應,沒有情感修飾詞,只有隨著歲月靜靜流淌帶來的三代人的溫情和愛。當我們懂得“愛”,且回應“愛”時,看到她兩鬢銀白,才知道時光不依舊,才開始真正的認識“媽媽”,才明白媽媽一生的眷念牽絆......
悉知,韋小寶絲綢,作為民族品牌的杰出代表,因為其出眾的品質(zhì),精良的工藝,和對香云紗等創(chuàng)造性應用,無論是在早年時期還是現(xiàn)在都是時代高貴典雅的符號,韋小寶絲綢致力于打造民族絲綢品牌,作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者,不論是在品牌文化還是服裝設計上,都秉承了中國文化的傳承延續(xù),而本次母親節(jié)的廣告片也同樣如此,沒有華詞堆砌,沒有劇情煽情,本著返璞歸真的態(tài)度,只是認真、踏實、樸實的去用心講訴一段關于“發(fā)圈”隨“時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