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至10月10日,西湖論劍“鼻出心裁·睛雕細琢”第六屆眼鼻修復學術大會在杭州盛大開幕。本次大會是一場高規格、高層次、高權威的專業學術盛會。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整形外科博士、俊泰正格醫生集團學術帶頭人薛志強博士應邀出席本次大會。
首先出席的第一場活動為信雅達-超高分子聚乙烯材料應用巔峰論壇,活動當天薛志強博士通過主題內容研討、現場互動答疑等形式,圍繞超高分子聚乙烯材料在鼻整形手術中的應用,與到場的專家學者們進行了一場空前熱烈的學術交流。大家紛紛表示對如何實現技術與材料的完美融合有了更直觀的認識。
圖:薛志強博士進行現場分享
4.0鼻整形時代的再次迭代:前沿技術理念與優質產品材料并重
薛博士在論壇中提到,鼻部整形已從1.0邁入4.0時代,現如今依然在不斷迭代發展,這凝聚了一代代醫者不懈的追求與探索。但在3.0時代“達拉斯鼻整形”廣泛普及之后,越來越多的醫生關注到術后遠期并發癥問題,如鼻尖塌陷、鼻孔變形、效果不自然、創口大等問題。
于是,薛博士特別針對東方人的鼻部特征進行了研究和摸索,對現有鼻整形手術理念和方法進行深入的優化。2019年在國內首次提出“4.0內入路保留鼻整形”技術。本次論壇上薛博士對此技術也進行了細致的分享:在“保留”理念的基礎上,從“全開放”回歸到“內入路”,以達到隱藏切口、降低代價的目的,用保留代替切除,在精確的控制下切開,同時在不斷摸索手術過程中對軟骨、骨性結構的保留等。以“微創”和“保存”理念實現“大美”,實現鼻背無痕,不生硬不透光,并且切口設計也能達到無痕、無懼揉捏。
理念、技術都在不斷更迭發展,那同樣不斷變化的還有為其提供支持作用的材料。第三代“達拉斯鼻綜合”整形技術具有一大無法平衡的弊端:因自體肋軟骨硬度有限,在保證鼻通道順暢的同時,不足以支撐起完美效果;但是肋軟骨雕刻到足夠的厚度,雖可以拉出鼻尖支撐表現點,但是自體材料與鼻中隔相加的厚度定會阻礙順暢的通氣功能。
“因此,我們需要更深入研究鼻部的精細結構和生物力學特征,重新審視和篩選鼻整形的材料和術式”薛志強博士在論壇中特別提到。單滑面瑆珀人工骨材料的出現,便從技術材料方面創造性地解決了這一大問題。
圖:薛志強博士進行現場分享
消費者“求美”體驗的再次迭代:功能與美學兼具
單滑面瑆珀人工骨材料具備兩大優勢,可以更好地解決自體材料無法平衡的弊端,也是薛博選擇其作為鼻中隔核心支撐的重要原因。首先是因為單側0.8mm的厚度就能夠提供近似天然鼻小柱的支撐度,可以最大程度的改善求美者呼吸困難、嗅覺減退等問題,同時也更便于做出求美者理想的鼻型。另一大原因則是單滑面瑆珀人工骨材料由一側粗糙面與一側光滑面組合而成,使用時粗糙面與鼻中隔固定在一起,粗糙面的多孔結構更適應人體組織的良好血管化生長,幫助血運更好“呼吸”,也更易使人體組織緊密結合為一體。而滑面接觸粘膜則不需要固定,便可以進行自由滑動,已達到“靈活”效果,同時也可以有效的避免磨損問題。
薛志強博士始終提倡醫者同仁們加強美學素養,做出更符合國人特征的鼻型。使用人工骨材料術后的鼻部自然程度便可以大大提升,最終達到美學與自然度兼顧,滿足更多國人需求。薛博士在現場形象的把鼻子比喻成‘吊車’,既要具備核心支撐點,也要有可以自由運動的一面。這就相當于鼻中隔的部位是穩定的,要有良好的支撐能力,能夠抵住外界壓迫力;同時鼻子也要保持原有的活動性,而非鼻頭不能晃動。那么單滑面瑆珀人工骨材料就很好的滿足了這一需求,同時也能更好的配合“4.0內入路保留鼻整形”技術,真正實現手術的持久性與穩定性,讓消費者以最少的代價收獲到最佳的求美效果。
中國注冊臨床研究專家研討會中表明18-30歲的亞洲求美者最關注鼻部塑型,這也意味著將會對鼻整形技術提出更高要求。而薛博士的“4.0內入路保留鼻整形”技術秉承著保留代替切除的理念,致力于通過最小的修復調整路徑實現最小的創傷,為求美者帶來越安全越持久的效果,更好地滿足其需求。未來,薛志強博士將繼續深耕鼻整形行業,用更加專業的技術與更加先進的理念不斷服務廣大求美者,助推鼻整形行業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