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浪潮,是洶涌起伏的波濤,覆蓋全球70%以上面積的海洋。
社會族群的浪潮,是青年力量的翻涌,在數字化時代下創造奇幻想象。
如何應對浪潮?我們來了。
11月19日-12月19日,新銳內容廠牌Yiyouth應漾工場攜手UCCA集團旗下探索藝術多元合作可能性的當代文化平臺UCCA Lab,共同推出「浪潮與浪潮」跨媒介青年潮流藝術展覽。通過李漢威、李亭葳、譚英杰、王長存、袁晗寒、周子正六位藝術家的思考、體察與創作,以及協作派對的空間特別呈現,共同反觀社會情景和時代脈動。
基于Yiyouth旗下 “DT財經、塔門、有數青年觀察局”三大IP對年輕人群的精準洞察、趨勢研究及文化觀察,本次展覽將以「流動回路」、「振蕩切面」、「行動啟示」三部分遞進展開,包容藝術家的多元觀點與思辨性想象,探討現下的社會生活中如何尋找和建立起個體的“支點”,試圖為青年群體提供在現實世界中尋找歸屬與參考的路徑。
何為浪潮,為何是浪潮?
浪潮一詞常常以其比喻義或引申義出現,社會的浪潮、思辨的浪花,群體、個人,在時代的洪流中涌動。我們現下所處的這輪浪潮,正以全面數字化的方式滾滾向前。如何響應咫尺前的激流暗涌,成為了青年群體的時代命題。
本次展覽主題中的兩個“浪潮”,分別指代自然界的浪潮和數字化的浪潮。兩者相互關聯、相互影響,展覽中的圖景與數據,感受與分析并舉。
覆蓋地球70%以上面積的海洋,以其廣度和深度構建出多重面貌。它承載著航道、電纜、石油管道,鋪設在海底的光纜更是成為了國際通信的基石,承擔著全世界超過90%的跨國數據傳輸。
當下數字化新浪潮在產業、經濟、社會轉型上的加速步伐,看似將人們剝離自然,實則全然仰賴著自然生態。不斷新增的人造物影響著原有生態系統并與其共同構造出新的體系。出于對物理與數字浪潮的雙重想象形成了展覽的基調。
如果說自然界的浪潮,一重跟著一重,具有相當程度的規律性,那么青年族群的翻涌,則是其中最具偶然性的部分。社會族群的動態變遷,以及變化周期的不確定性,都讓這一對象研究愈發有趣。當采樣分析已然無法兼顧宏觀領域與細節觀察,大數據和數據挖掘,便為身處浪潮中的我們提供各式各樣的畫像與預測。數據時代背景下,族群的重新聚合與分流,也導向對于日常生活世界更近身式的觀察。
“浪潮與浪潮”展覽以「流動回路」、「振蕩切面」、「行動啟示」遞進展開,包容多元觀點與思辨性想象:
“流動回路”中,數據的圖景化,視覺經驗的重構物化以及材料與觀念的圖景構想,呈現出數字信息強化下的時空情景。李漢威、周子正的作品從相對總體的角度關心符號體系以及自然與工業的含混狀態。
Yiyouth旗下青年趨勢洞察IP【DT財經】將通過協作派對打造的“數據漩渦”IP裝置作品,呈現個體與數據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透過數據圈層為青年人發聲。
而在“行動啟示”中,觀眾則進一步受邀在藝術家生產的與現下時空少許間離的場景中,深入體驗作品,推演想象社會的變遷與個體的未來境遇。與此同時,展覽試圖探討在現下的文化生活中如何收獲和建立支點,試圖為青年群體提供在現實世界中尋找歸屬與參考的路徑。
譚英杰的作品以邀請的姿態讓觀眾遇見跨時空的傳播介質與物化的信息海洋,而袁晗寒則創作了一反常態、思緒出神的智性對象。
Yiyouth旗下青年創意跨界IP“有數青年觀察局”洞悉年輕一代的興趣偏好、社交生活,協作派對以機敏隨性的方式映射個體生活,將占卜的預知性與日歷的日常性相結合,聯合打造別具一格的新潮空間“占卜日歷”,引領觀眾在神秘主義的儀式感中探尋自我處境與社會思潮。
在不確定的世界中
一個支點
可以撐起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