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巴黎時裝周刮起了一陣“T臺女主角服裝秀熱風”,國際超模們為了博眼球,紛紛穿上透視裝走秀,讓全球的時尚迷們為之驚嘆。從T臺到鏡頭下,蛇蝎美人的身影遍布四方。時裝設計師們自然也不會錯過這個引人入勝的靈感源泉,從上世紀至今,T臺上不斷重現其絕代芳華。90年代,當極簡風席卷時尚界時,Thierry Mugler卻一心致力于打造他心目中美艷不可方物的蛇蝎美人相比那些將其作為一季靈感的設計師,Muge用整個職業生涯證明了自己對于這種危險而魅惑的女性形象的癡迷。他塑造的蛇蝎美人無法以提取關鍵詞的形式來概括,不論身上的時裝是如天外來客般未來感十足,還是散發著古典的宮廷氣息,都毫無例外地展現著尖銳的、激進的、無法抑制的吸引力,令人明知危險四伏,卻又忍不住想一探究競。在世紀之交時,擔任Saint Laurent創意總監的Tom Ford這樣描述他心目中的YSL女性:“神秘、復雜,總是勝券在握;她像謎一般,對自己的秘密緘口不言,又有著致命的誘惑力。”這一與蛇竭美人一脈相承的特點,也貫穿于他當時的設計當中。
T臺女主角服裝秀
2001秋冬系列的壓軸造型,從薄紗、絲緞到塔夫綢,不同黑色材質的疊穿,讓人仿佛看到《日落大道》里在絕望中顏顫巍巍扣動扳機的Noma。同一時間,John Galliano也在思索,進入千禧年后尚會呈現怎樣的不同面貌。在他看來,彼時的潮流過于直白喧鬧,而“我們需要更微妙的剪裁、新的比例、新的廓形,一種與眾不同的性感”,2001年9月刊的V0GUE記錄了Galliano的這句話;與此同時,編輯寫下了這樣的注解:“神秘感來襲,同時帶有一絲風險和欲蓋彌彰。這是一個關于假裝的游戲,想想蛇蝎美人,你就知道我們在說什么了。”十年后,Galliano又在其執掌的Dior2O10春夏系列中集中呈現了這種“與眾不同的性感”。他將目光瞄準LaurenBacall,這位好萊塢女星在多部黑色電影中塑造了經典的蛇蝎美人形象,最具代表性的莫過于1946年的《夜長夢多》(7 he Big Sleep)。一個因愛生恨的故事,情節無需贅言,但片中Bacall的衣櫥值得關注:格子西裝套裝配貝雷帽、肩部。
T臺女主角服裝秀高高聳起的閃亮夾克、閃爍著細膩光澤的緞面長裙……這些都在Gallia門的手下得到了細膩的重新演繹,謝幕時他身穿豎起領子的風衣登場,與影片中的偵探如出一轍。提到對40年代的熱愛,Dsquared2的設計師二人組Dan Caten與Dean Caten絕對榜上有名。為了2013秋冬系列的發布,他們曾在臺上搭建了一個爵士俱樂部,在悠揚的樂聲中,魚貫而出的模特仿佛直接從黑色電影中走出的人物。
但與眾不同的一點是,許多女模特的裝扮模仿了電影中的男性角色一禮帽、領結、雙排扣西裝與配套長褲;配上穿插其間的絲綢吊帶裙、裹身風衣和皮草外套,角色間充滿張力的對話默默展開。從T臺上的繽紛演繹,再次印證:蛇蝎美人關乎性感和誘惑,但并不是以暴露和直白的方式去展現,欲擒故縱、欲蓋彌彰才是她們的拿手好戲。如何體現這種微妙的尺度,也是設計師們迎難而上的創作動力。
T臺女主角服裝秀
我們看到,神秘或許才是最高級的性感,而那種捉摸不透的耐人尋味,則格外意蘊悠長。而在部分男性心中,這并不是好心好意的患難與共,而是某種意義上的“侵權"。他們擔心女性獲得太多權利后,會危及其一家之主的地位:甚至擔心自己在戰場上時,家里的妻子會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簡而言之,在彼時的男權社會,職業女性的道路有著意想不到的艱難險阻。強加于女性身上的種種不公和社會對性別的固有偏見,以極端的方式呈現在“蛇蝎美人”這一形象之上。“我想成為一個大人物”,成為了黑色電影中女性角色的經典臺詞。
由好菜塢著名影星Rita Hayworth出演的經典黑色電影《吉爾達》(Gda)中,最為經典的橋段,莫過于結尾處Rita身穿緞面抹胸曳地裙所帶來的歌舞表演“Put the Blame on Mame”她邊隨著音樂忘情扭動,邊緩緩褪去一邊的手套,頸肩的鉆石項鏈無比閃耀,但也蓋不住她的光芒。而歌詞的內容大有深意,諷刺了社會將所有責任和責怪都歸咎于女性過于招搖性感,如其中有一句一一“一天晚上她高高墊起臀墊起舞,整個舊金山地動山搖”。
T臺女主角服裝秀
在另一部經典的黑色電影《羅拉秘史》(Lara)中,女性戲服設計師Bonnie Cashin根據女主角的情感生活和事業發展,設計了與之相匹配的服裝:從最開始的各式裹身晚裝長裙,到后面更加現代的夾克套裝、寬肩風衣、束腰襯衫等,越發抹去了性別標簽的穿著,展示了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而巧合的是,扮演女主角的Gene Tierney也有著同樣的經歷。她的父親與第一任丈夫皆有強烈的控制欲,視她為附屬品,大到念書工作,小到穿衣化妝,都不允許她自己做決定。而這個壓抑已久的自我,在她扮演Laua時得到了徹底的釋放。她表示,“Laura集神秘、美艷、高高在上于一身,是那種我兒時翻看VOGUE時,會羨慕與仰望的女性的模樣。"
電影是真實世界的影射,那些現實生活中不被滿足的訴求,都在銀幕上閃亮登場。一抹濃烈的紅唇、一頭優雅的大波浪、一襲欲蓋彌彰的蕾絲睡裙,以及嘴角一絲若有似無的弧度,皆是蛇蝎美人為人所熟知的標簽。她們憤世嫉俗,也顧盼生姿,那個時代不能承載的焦慮,都一股腦地傾灑在了她們單薄的身軀之上。她們或許與大眾喜聞樂見的真善美相距甚遠,但在一定程度上,卻是當時女性賦權與解放的象征。
T臺女主角服裝秀上那些衣著光鮮、氣質卓然、獨立又強大的女性形象一直是時尚最為豐沛的靈感來源之一。“蛇蝎美人”這種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妝容與著裝來輔助演員進行刻畫的角色,更是與時尚緊密相隨,相輔相成。翻開上世紀的VOGUE,尤其是自40年代起,許多時裝大片明顯受黑色電影的影響,其中蛇蝎美人形象的出現,也為雜志的視覺呈現增添了新的維度及更為豐沛的故事性。“氛圍感”是現在時常被人掛在嘴邊的詞,但在彼時,那些受黑色電影啟發的時裝大片展示了氛圍感的真正要義。
此處不得不提到一位“幕后功臣”一一40年代與VOGUE合作最緊密的攝影師Horst P.Horst。他擅長使用人造光和簡單的布景道具,構建出一個光影婆娑的世界,這一點與黑色電影極為契合。對于Horst作品如數家珍的VOGUE前美術總監Mehemed Agha曾經講過:“他拍攝時,打光的方式是博物館展覽布置時才會用到的技巧:三維立體化,充滿戲劇化元素,又不會顯得過于激烈。”在他的種種鋪陳下,被拍攝人物的疏離感和神秘感呼之欲出。即使只是一瞬間的定格,仿佛也有故事環繞。同時,畫面上有一種欲蓋彌彰的緊張氣息,讓人想要設身處地地去感受除此之外,模特身上,從造型到妝容,一切細節都無不讓人回想起黑色電影中顧盼生姿的蛇蝎美人。從發梢依附于臉頰的弧線、帽子遮擋一只眼睛的角度、眼神中流露的挑逗與不屑、光影在側臉上雕刻的明暗,到為耀眼的寶石項鏈留出完整舞臺的深亮片連衣裙、指間夾著的那支與緋紅的唇色相呼應的玫瑰、讓香肩微露的黑色提花披肩·…如果說Horst在編織氛圍上一騎絕塵,那這些便是誠意十足的點睛之筆。黑色電影風格的時裝影像創作并不會因為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結束就戛然而止。
T臺女主角服裝秀最具代表性的,莫過于2004年5月由Irving Penn掌鏡的Nicole Kidman的VOGUE封面。其造型靈感正是來自于1946年的黑色電影《吉爾達》,Nicole身穿Christian Lacroix高級定制系列的銀灰色緞面露背裙,背對鏡頭,高貴中透著冷峻和誘惑,與慣常的直視鏡頭的封面大不相同。拍板這張作為封面的Anna Wintour表示,“我愛它的別致,我愛它的風格,我喜歡它表達的那種另一個時代的感覺。”
以上就是關于T臺女主角透視裝服裝走秀的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