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10月份已經過去了一半。大家都期盼著十一月份的到來,當然還有雙十一,每年的11月11日,中國人都會有一種特殊而又特殊的情感與情懷,那就是每年雙11都會被賦予新的意義。但是每年雙11之后,它的第一個雙十一并不像其他的節日一樣可以吸引眼球,這都源于于網購的快速發展。對于雙11這一電商狂歡節來說,人們對它的關注已經不僅僅是每年一次的購物狂歡節那么簡單了,而是已經發展成為了一個全民網購購物的狂歡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雙11已經超越了我們熟知的“雙十二”等等類似節日,它已經成為一個全民狂歡盛典。每年這個時候,都會有一批人涌入到電商平臺上選購自己心儀的商品,甚至是一些比較冷門的商品。今年的雙十一已經不再是一種促銷活動,而是一場全民狂歡盛會。
雙十一起源
雙11起源于1999年,那時候,電子商務并沒有在中國發展起來,而是在美國發展起來的,那時中國市場還非常不成熟。每年到了這個時候,中國電商平臺才開始第一次大規模地參加各種促銷活動,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雙十一商品促銷活動——以最快的速度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這一年的11月11日,一群中國人聚集在了淘寶商城上,第一次參加雙十一促銷活動。從此,在中國人的生活中,雙十一開始走進人們的生活。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如今我國幾乎每個地區都有了一家專門從事網購活動的網站,這也就為電商網站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機會與潛力。而且通過網絡購物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的習慣,對于我們中國人來說,在網上購物可以方便快捷,但是又不用去商場去排隊購物,在一定程度上就會增加我們的購物成本。因此有很多人在雙十一前夕會購買大量便宜的商品來進行體驗與消費。
雙十一的發展歷程
雙十一在中國大陸的第一個電商狂歡節,要追溯到2007年,在淘寶的早期,并沒有專門的電商節日,它只是一個普通的線下商家進行的促銷活動。由于電商平臺數量比較少,所以沒有像過節一樣吸引眼球,而這種節日對于很多年輕人來說幾乎是不感興趣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淘寶的業務逐漸擴大之后,慢慢地也開始注重消費者的購物體驗了,于是2009年3月25日,淘寶首次提出了雙十一活動,以促銷為目的的“雙11”正式開啟。從2010年開始,雙十一正式成為了阿里巴巴“雙十一”節日,也被稱為“購物狂歡節”,而在雙十一之后就開始逐步形成了新購物狂歡節(每年十一月份之后舉辦)。到了2016年下半年,電商行業開始興起,于是這一年就被稱為淘寶“雙十一”元年。不過目前來看淘寶雙十一已經不僅僅是一場購物狂歡節,而是正在形成電商嘉年華(類似一些國際狂歡節)的趨勢。今年的這場電商狂歡盛典中除了線上線下各種形式的促銷活動外,還有一場線下實體商家的促銷活動:從11月11日開始至11月11日結束的五天時間內,將有超多品牌推出特價商品和優惠活動!
三、雙十一對于電商平臺的影響
每年雙十一期間,無論是天貓還是京東,這些電商平臺都會為用戶提供多種優惠活動,以供用戶選擇。作為電商平臺,他們也非常希望能夠通過這樣的活動來促進整個平臺的銷售,并且提高消費者的粘性與忠誠度。但是從長遠來看,這樣的營銷方式對于平臺來說也不一定是好事。因為這可能會讓一些冷門的商品面臨著被淘汰,從而對整個平臺的銷量造成影響。而從目前來看,這些冷門物品或許還沒有辦法通過線上銷售這一方式獲得用戶粘性,所以一旦平臺銷量下降,對于整個平臺來說是不太好的事情。當然也有可能會促進很多電商平臺參與到這個當中來。通過這種方式來吸引用戶的關注,以此來吸引更多的流量,從而提升平臺的銷售情況。
雙十一實時成交額不見了
據說2021年雙11天貓再創新紀錄,總交易額達到5403億元,比去年的4982億多了421億元,可是這個是打個問號的,雙11越來越冷淡了,阿里巴巴元氣大傷呀,都開始低調了。你們今年雙十一購物了嗎?買了多少東西呢?當然“雙十一”的到來,也拉動了全國的經濟水平,雙十一實時成交額不見了,使得人們對電商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從中我們也能獲得一些啟發,蘋果手機的暢銷,使得各消費人群排隊買手機,出現了“饑餓營銷”,其中甚至還出現了賣腎而為了買一部手機,這抓住了人性的弱點,估計許多成功人士也是人性的操盤高手。雙十一實時成交額不見了,疫情其實也影響比較大,大家已經開始不再肆無忌憚的“買買買”了,更多的是理性消費。疫情掏空了很多人的錢包,大家在購物時還得掂量掂量,購物時還得考慮以后的生活。就目前來看,直播電商來勢洶洶,抖音如日中天,會分走越來越多的流量和訂單。即便是電商規模持續擴大,天貓也許還是難以避免持續衰弱,到時候馬云的身價也會縮水。
以上就是關于雙十一以及雙十一實時成交額不見了的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