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一般的定義,無性戀是指認為他人缺乏性吸引力。在現代社會,也許任何和主流相悖的、威脅現狀的東西,都會被嘲笑,被消滅。這和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等一樣是一種性取向,性取向并不存在對此至今仍存爭議。無性戀是指一些不具有性傾向的人,即不對男性或女性任一性別表現出性傾向的一種性取向,不過無性戀是否是一種性取向到目前為止都還有爭議。 他們對男性和女性都不會產生性趣,但會因自己的性別或日常經歷而對某一性別多出一些好感。2012年8月20日,加拿大布魯克大學副教授博蓋特的研究表明,全球約有7000萬人為“無性戀”者。
“無性戀者”絕對沒有毛病更不是變態,他們只是像自己說的,對性沒有興趣而已!正如一個無性戀者的肺腑之言:“我可以愛你,但別指望我跟你上床;就算我跟你上床,那也不一定表示我愛你。如果我愛你,那并不是因為你是男人或是女人;如果我不愛你,那也不是因為你是男人或是女人——你可以是男人、女人或者都不是,我不在乎。因為我是無性戀。”
為什么不放開同性結婚?在這里,請尊重無性戀者,以證明我們并不是無知、狹隘、不開明的人。為什么會發生這種現象呢?河青心理專家團專家、河北辰昊心理咨詢中心張偉旗介紹說,一般這種人是小時候受過創傷,對性本身產生排斥、恐懼,這是無性的根本成因。比較典型的例子是:一位大齡女青年陳某,雖然到了結婚的年齡,但總是對異性提不起興趣,相親很多次,都以失敗告終。經過心理咨詢才發現,她父親有酒精依賴癥,每次喝完之后就虐待她和母親。因此,她從小對婚姻就很排斥,對性更是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