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青年靳恭綬、顧達明、楊如寬,與在途中救起的逃婚的余宏奎,一同進了山東師范學校。在這里,他們在共產黨員趙錦章老師的啟發教導下,開始接觸革命活動。革命高潮到來,趙錦章同他的愛人宋珠萍參加了北伐軍。靳恭綬等和女同學謝輝、劉芬則趕到武昌,余投靠了國民黨參議薛健白;楊參加了北伐宣傳隊;靳、顧、謝和劉則投考了中央軍事政治學校。1927年“...[更多]
1925年,青年靳恭綬、顧達明、楊如寬,與在途中救起的逃婚的余宏奎,一同進了山東師范學校。在這里,他們在共產黨員趙錦章老師的啟發教導下,開始接觸革命活動。革命高潮到來,趙錦章同他的愛人宋珠萍參加了北伐軍。靳恭綬等和女同學謝輝、劉芬則趕到武昌,余投靠了國民黨參議薛健白;楊參加了北伐宣傳隊;靳、顧、謝和劉則投考了中央軍事政治學校。1927年“四一二”…1925年,青年靳恭綬、顧達明、楊如寬,與在途中救起的逃婚的余宏奎,一同進了山東師范學校。在這里,他們在共產黨員趙錦章老師的啟發教導下,開始接觸革命活動。革命高潮到來,趙錦章同他的愛人宋珠萍參加了北伐軍。靳恭綬等和女同學謝輝、劉芬則趕到武昌,余投靠了國民黨參議薛健白;楊參加了北伐宣傳隊;靳、顧、謝和劉則投考了中央軍事政治學校。1927年“四一二”政變后,薛、余潛往長沙策反。余企圖利用顧的忠厚摸清共產黨的情況,遭到斥責。“馬日事變”爆發,反動分子大肆搜捕共產黨員。薛更指使余殺害了趙錦章。已經加入共產黨的靳、顧,與武昌的謝輝、劉芬一起,在黨的領導下,經受住了大革命浪潮的嚴峻考驗。楊則在北伐失敗后當了逃兵。同年7月,我革命力量向農村轉移,余與反動分子攔路截擊,靳、顧親手將余擊斃,并跟隨革命隊伍,加入了秋收起義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