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部關于鮑勃·迪倫生平的傳記電影中,將分別由六位演員扮演鮑勃·迪倫,分別演繹鮑勃在不同時代的生活故事和音樂經歷。該片講述了鮑勃·迪倫早期作為民謠歌手艱苦奮斗的生活,和1960年代初成形的美國民歌界的英雄和知識分子,具有爭議的搖滾轉型、摩托車意外事故還有后來從公眾視線里銷聲匿跡的隱退,近年來工作重心不放在錄制唱片而是舉行巡回演唱會上,...[更多]
在這部關于鮑勃·迪倫生平的傳記電影中,將分別由六位演員扮演鮑勃·迪倫,分別演繹鮑勃在不同時代的生活故事和音樂經歷。該片講述了鮑勃·迪倫早期作為民謠歌手艱苦奮斗的生活,和1960年代初成形的美國民歌界的英雄和知識分子,具有爭議的搖滾轉型、摩托車意外事故還有后來從公眾視線里銷聲匿跡的隱退,近年來工作重心不放在錄制唱片而是舉行巡回演唱會上,如名為“…在這部關于鮑勃·迪倫生平的傳記電影中,將分別由六位演員扮演鮑勃·迪倫,分別演繹鮑勃在不同時代的生活故事和音樂經歷。該片講述了鮑勃·迪倫早期作為民謠歌手艱苦奮斗的生活,和1960年代初成形的美國民歌界的英雄和知識分子,具有爭議的搖滾轉型、摩托車意外事故還有后來從公眾視線里銷聲匿跡的隱退,近年來工作重心不放在錄制唱片而是舉行巡回演唱會上,如名為“永不停止的巡演”(The Never Ending Tour)等等。在一本由英國作家霍華德·蘇尼斯撰寫的鮑勃·迪倫非官方自傳中,大部分是關于迪倫的童年時代和家庭生活。書中為我們進一步了解他的作品提供了更多信息,特別是與他的妻子蘇拉(夏洛特·甘斯布飾)。除此之外,霍華德·蘇尼斯還爆料了這位老牌搖滾歌手的一件秘密緋聞,他與自己的一位伴唱歌手從1986年開始有了一段不為人知的婚姻。每一段故事都表現了迪倫活潑善變的性格特征中的一個方面,影片也采取不同的方式來拍攝每個故事,分別用不同的主題與之相匹配Woody (馬庫斯·卡爾·富蘭克林飾)一個11歲的黑皮膚男孩,總是在奔跑中;Robbie(本·威士肖飾)一個風流倜儻的創作歌手,總是在路上;Jude (凱特·布蘭切特飾)年輕的雌雄同體的搖滾巨星;John/Jack (克里斯汀·貝爾飾)一位重新找到自己、傳遞福音的民謠偶像;Billy (理查·基爾飾)大名鼎鼎的不法之徒,一個活著的奇跡但正在漸漸老去。幕后制作【六人飾演鮑勃迪倫】為了在銀幕上塑造鮑勃·迪倫,你能想象出一共需要幾位演員嗎?托德·海因斯用他的新片《我不在那兒》給出了答案——六位。這是一部“導演心目中的鮑勃·迪倫傳記片”,電影非常怪異地啟用六位演員扮演鮑勃·迪倫的六個方面,其中包括克里斯汀·貝爾、海斯·萊杰、理查德·基爾,甚至還有女星凱特·布蘭切特。少年時期的迪倫由黑人馬庫斯·卡爾·富蘭克林扮演,憑借李安拍攝的《斷背山(Brokeback Mountain)》而獲得第78屆奧斯卡獎提名的澳洲影星希斯·萊杰刻畫了音樂家迪倫,英國演員本·威士肖(《香水》Perfume2006) 塑造了癡迷于19世紀法國詩人蘭波的迪倫。克里斯汀·貝爾《蝙蝠俠開戰時刻》在電影中兩個截然不同的時期飾演迪倫——迪倫主張音樂時期,代表作如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以及歌手皈依宗教階段探索福音音樂。理查·基爾扮演的迪倫正如導演托德·海因斯所描述的那樣,有一種“西方嬉皮士”的味道,混合了迪倫歌曲中的虛構角色并且象征了他從公眾眼中消失的那段時期。海因斯表示“我們把迪倫放回到他自己的困擾中,同時還要比他的真實生活走得更遠一些。”鮑勃·迪倫的1960年代中期最具有爭議,當時他從民謠轉型到電子搖滾的做法遭到一些聽眾譴責。這一階段的迪倫由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獲得者凱特·布蘭切特出演,這一段黑白畫面的處理,強烈的現實主義色彩讓人回想起費德里科·費里尼1963年那部著名的《八部半》。【不同以往的音樂傳記片】雖然近年來有《靈魂歌王》Ray(2004)以及《一往無前》Walk the Line(2005)等音樂傳記電影讓這一類型片重新煥發生機,《我不在那兒》明顯打破了所有現實的窠臼,想在其主題上創造一種更具詩意的影像。導演兼聯合編劇托德·海因斯(執導了《天鵝絨金礦》和《遠離天堂》)表示,正如用不同演員表現不同的方面,通過不同的基調和風格來展現一系列小插畫,他想要制作一部“有些不同于傳統傳記片的電影”,“這不是一部照本宣科講述迪倫生活的電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