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3年開始,吐尼沙汗先后收養了3個殘疾兒童,其中兩個是漢族、一個是維吾爾族。丈夫因此離她而去,吐尼沙汗靠當清潔工的微薄收入獨自撫養著3個孩子。 故事傳到了軍營,五連官兵找到團領導,主動請纓承擔照顧吐尼沙汗母子生活的任務。官兵們給她送來大米、面粉、蔬菜,幫她打好火墻,燒起火爐,為這個特殊的家庭鼓起了生活的勇氣。大家還堅持開展“少抽一...[更多]
從1993年開始,吐尼沙汗先后收養了3個殘疾兒童,其中兩個是漢族、一個是維吾爾族。丈夫因此離她而去,吐尼沙汗靠當清潔工的微薄收入獨自撫養著3個孩子。 故事傳到了軍營,五連官兵找到團領導,主動請纓承擔照顧吐尼沙汗母子生活的任務。官兵們給她送來大米、面粉、蔬菜,幫她打好火墻,燒起火爐,為這個特殊的家庭鼓起了生活的勇氣。大家還堅持開展“少抽一包煙、少吃…從1993年開始,吐尼沙汗先后收養了3個殘疾兒童,其中兩個是漢族、一個是維吾爾族。丈夫因此離她而去,吐尼沙汗靠當清潔工的微薄收入獨自撫養著3個孩子。 故事傳到了軍營,五連官兵找到團領導,主動請纓承擔照顧吐尼沙汗母子生活的任務。官兵們給她送來大米、面粉、蔬菜,幫她打好火墻,燒起火爐,為這個特殊的家庭鼓起了生活的勇氣。大家還堅持開展“少抽一包煙、少吃一包零食、少打一分鐘電話”活動,把節省下來的錢定期送到吐尼沙汗的手中。時間過得很快,3個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五連班長李巖跑遍了全城11所小學,都因孩子們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而遭到拒收。2002年夏天,李巖再次來到阿克蘇市第五小學,提出由五連官兵照顧3個孩子的學習生活。官兵的真誠感動了學校領導,他們同意孩子們入學,并減免了所有學雜費和書本費。從此,五連官兵每天用三輪車接送3個孩子上下學,7年間,官兵風雨無阻接送孩子的身影,成為多浪河畔一道亮麗的風景。 十多年來,吐尼沙汗母子的生活情況,牽動著一茬又一茬五連官兵的心。官兵們周末外出,都會到大娘家轉轉,給孩子們輔導功課,幫大娘掃掃院子。每年初夏,他們會來看看房屋是否漏雨;每年深秋,他們會來看看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