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覺民是1911年廣州起義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出生于福州,后到日本留學接受革命思想。1911年,林覺民從日本回國參加廣州起義,起義失敗后被俘,犧牲時年僅24歲。廣州起義雖然以失敗告終,但這次起義極大地振奮了廣大群眾的斗志,成為辛亥革命的前奏。《與妻書》是林覺民在離家去廣州的路上給愛妻寫下的絕筆,情真意切,字字泣血,纏綿悱惻而又充滿激情,充...[更多]
林覺民是1911年廣州起義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出生于福州,后到日本留學接受革命思想。1911年,林覺民從日本回國參加廣州起義,起義失敗后被俘,犧牲時年僅24歲。廣州起義雖然以失敗告終,但這次起義極大地振奮了廣大群眾的斗志,成為辛亥革命的前奏。《與妻書》是林覺民在離家去廣州的路上給愛妻寫下的絕筆,情真意切,字字泣血,纏綿悱惻而又充滿激情,充滿凜然正…林覺民是1911年廣州起義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出生于福州,后到日本留學接受革命思想。1911年,林覺民從日本回國參加廣州起義,起義失敗后被俘,犧牲時年僅24歲。廣州起義雖然以失敗告終,但這次起義極大地振奮了廣大群眾的斗志,成為辛亥革命的前奏。《與妻書》是林覺民在離家去廣州的路上給愛妻寫下的絕筆,情真意切,字字泣血,纏綿悱惻而又充滿激情,充滿凜然正氣,為國捐軀的激情與對愛妻的深情兩相交融、相互輝映,叫人斷腸落淚又撼人魂魄。其中“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汝體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 反映了一個民主主義革命戰士高尚的內心世界,表達了革命者的生死觀和幸福觀,雖然已時隔一百年,但文章的魅力依然,那種舍生取義的革命者的氣度風范,依然令人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