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滇西殷殷的紅土,堅硬的巖石。莽莽群山之中,歷時十月有余,近二十萬婦孺老幼為主的筑路大軍,用她們蒼老、稚嫩、柔弱的雙手和肩膀,創造了世界路橋史上的一個偉大奇跡上千公里滇緬公路(中國段)的全面貫通。源源不斷的國際援華物資通過滇緬公路運往中國境內,分散到內地的抗日戰場。在上世紀的1938年代,對于積貧積弱的中國而言,這是一條堅持抗戰的生命線。但是,1942年初,隨著美日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日軍進攻緬甸,這條事關中國抗戰成敗的血線,卻驀然處在了被徹底切斷的危機關頭。韓紹功和謝孝彰是一對中年男人,同在遠征軍第五軍第200師服役。韓是上校團長,謝是師部中校參謀。故事開始的時候,遠征軍已經準備出征緬甸,韓與謝剛剛從緬甸與英軍協調聯合作戰回到昆明。兩人“合謀”,為穿了幾年草鞋的韓團官兵私下搞了一千雙皮鞋和兩千雙棉襪,此時謝已經接到調令,將赴重慶軍令部戰略研究處任上校副處長。沒想到皮鞋、棉襪一事卻捅了個大婁子一是因操作不當,本團某士兵開槍自殺未遂,二是韓紹功們截留的是駐守西北胡宗南部隊的軍需,所以主導此事的韓紹功面將面臨嚴厲的紀律處罰。韓與謝雖然性格不同,但多年生死與共(一起參加過兩年前的昆侖關血戰),讓二人情同手足。為了讓謝順利去重慶上任,韓毅然扛下了所有責任。謝不情愿連累韓紹功,但最終還是順從了韓,雖然同是鐵血軍人,但與韓紹功不同,謝對戰略研究有著極高的天分,而謝認為,這一天分只有在重慶才能得到充分的施展與揮灑。春節的前一天,謝孝彰啟程重慶,韓得到了保留軍銜降職為“連長”的處罰。這可以看做是師長戴安瀾對韓的保護,戴安瀾親自向韓紹功宣布了處罰,同時將一支大有來歷的“中正”式步槍送給了他的愛將。春節來臨,韓紹功上至母親下至兒子,全家人過了一個團圓除夕。韓紹功的妻子一年前犧牲,一年來,韓妻的好友、同事何玉姝一直為韓照顧著兒子小桐。韓母看出端倪,準備在春節為韓紹功和何玉姝訂下婚事,但出乎所有人意料,韓紹功卻拒絕了何玉姝。第200師終于走出國門。云南民眾傾情相送。韓紹功的妹妹韓紹英,也以中共新華日報社記者的身份隨記者團來到緬甸,對戰事進行報道。從士兵到百姓,每個人都相信,遠征軍以精銳部隊赴緬作戰,定會不日凱旋。韓紹功們遇到的第一戰,就是皮尤河前哨戰。韓紹功身先士卒,在他出色指揮和大秦等弟兄們的奮勇之下,前哨戰幾乎以完勝結束。此戰也讓遠征軍將士們更堅定了必勝期望。試圖來重慶大展宏圖的謝孝彰,卻發現軍政部并非人間天堂。雖然軍銜升了一檔,但陪都的上校多如牛毛,根本輪不到他施展抱負。唯一的安慰是謝可以經常與何玉姝見面(謝已暗戀何玉姝許久,何的丈夫于武漢會戰中陣亡)。由于英軍已被日軍打懵,一泄千里,以及英國政客的“棄緬保印”策略,加之遠征軍的高層矛盾重重,指揮失當,擬定中的同古會戰遲遲不能實現。韓所在的第200師堅守同古,傷亡重大,師長戴安瀾甚至發出“余戰死,副師長代之,副師長戰死,參謀長代之……”的悲壯誓言。韓紹功功則提出,利用犬牙交錯的兩軍布局,對日軍采取大量殺傷的打法。新兵姚二林怕見血,卻恰恰被昔日的師兄、醫護兵肖義拉在身邊做助手。正是犬牙交錯局勢下的主動進攻中,肖義為了掩護姚二林而犧牲。在這場危險的戰斗中,少尉排長楊文也脫穎而出,受到韓的注意。在重慶,謝孝彰與何玉姝最關切的就是緬甸的戰局和韓紹功的安危。謝孝彰每天都在研究、推演同古戰役的進展和局勢。為了獲得真實情報、戰報,謝甚至急病亂投醫地加入了軍統,成了一名秘密調查人員。謝孝彰發現,因人性的自私和國家利益原因,英國人實在難以指望,我軍應早做打算。但謝的建議卻遭到上司、同事嘲笑。謝孝彰郁悶,只能在何玉姝這里找到些精神安慰。同古戰役后,蔣、宋夫婦赴緬,謝孝彰做為軍政部派出的隨員一起來到緬甸,這出自謝的主動請求,也是軍統安排的常規任務。臨行前謝孝彰正式向何玉姝求婚,猶豫之后,何玉姝答應。韓紹功與謝孝彰相見,既有感情的相互認同,又有戰局看法上的南轅北轍。謝不無醋意地向韓轉交了何玉姝送給韓的棉襪等生活用品。蔣、宋夫婦離開緬甸,謝孝彰卻出人意料地留在緬甸。謝孝彰來到曼德勒面見了清華校友孫立人,同時陰差陽錯地參加了“仁安羌解救英軍”的戰役。